早上,朋友发来微信,说孩子高考录取信息还没有查到,有点着急,而且有些抱怨为啥就他家孩子没有查到。
理解他的急切心情,但抱怨得有些没有理由,况且朋友已信佛多年,对佛法的解读已经非常深刻,且自律性极强,已食素多年。我想,这是修行如此深度的人不应该有的心态。
佛法讲修行,是修心量,修圆融,修得一颗得失坦然、荣辱不惊的平和心。我想,即使这些修不来,感觉也不应有嫉妒心、嗔恨心,这是佛家的必须戒除的。
没能成为佛教的虔诚信徒,所以,不敢多言,恐言语道断,有所失敬。但喜欢佛家的境界,一直敬仰与敬畏,曾经有过一段很艰难的人生历程,就是凭借佛家定静的力量让自己淡定从容的走过来。很多人信佛或是信教,都是想给自己找一种心里寄托,绝大多数都是在遇见困境走投无路的时候,我承认我自己也有过“临时抱佛脚”的时候,我也曾经为了妈妈的疾病以及慰藉妈妈心里而走进过教堂,我想,无论你有无宗教信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信“良心”,任何一种宗教信仰也都是提倡向阳向善的,正所谓“心存善念,必有善行;善念善行,天必佑之”。
曾看过一段话:
“修行不是为了让一切变得更好,而是允许事情变得更坏。”接纳事物的正反两面,发现好的可能,也容忍坏的存在,真正的修行是一个扩大心量、如实生活的过程。修行之人慢慢地能够看到并堪破真相,在他那儿,无所谓好坏,事情来了,就接受它,事情走了,也不眷念,所谓随缘散化。
平常人很难做到这一点,都是在佛前有所求,但是当你经历事情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会发现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起心动念,修正自己的行为日常,从而获得内心的真正平静,最终得以平和,豁达,圆融。
这是自己对修行的初浅认识,也许随着年龄见长,岁月渐深,还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继续修,继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