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这个词牌是姜夔自己创作的。上下两片,今昔情境交错呼应。上片中,由怀旧到伤今;下片先是承接上片末的伤今,后到怀旧,再回到伤今。
整首词低回婉转、怊怅切情。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先是怀旧。
“旧时月色”四个字一出来,就像拍照时用了复古风的滤镜,显得极温润。想想旧时月色,曾经多少次伴己“梅边吹笛”。兴致好的时候,把“玉人”(总归是一个好看的人,此处应指爱人吧)叫来一起摘梅花,不顾天气清寒。
月光下,梅枝边,吹笛摘花,“不管清寒”,真是风雅而充满情趣。
随后由怀旧联想到如今。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何逊”为南梁诗人,算是最早作诗咏梅的人。此处以何逊自比,一来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二来写自己才因老尽,不复当年春风得意的文采了。
“春风词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春风”令人想到灿烂美好,想到青春不羁、意气风发。所以“春风词笔”既可以指美妙的辞采华章,指文笔好,又可衬托人的心态和情绪,指春风得意、神采焕发的状态。
“都忘却春风词笔”,是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妙句,也是游兴减退、甚至于忘了欣赏梅花或为之歌咏。
所以才有些感伤,也有些意外。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年岁渐长,未曾关注今年的梅期。直到瞧见竹林外三三两两稀疏的花朵,在屋子里闻到了冷香,才甚感讶异地发现,原来梅花已经开了。
先爱梅,再忽视,以对比来衬托心情之感伤。
而“香冷入瑶席”,写梅花香气中夹带的寒意,角度别致,意境醇厚。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承接上一句。闻到“香冷”后,想起了曾一同赏梅的“玉人”,遂欲折之寄去。然而路途遥远,又是雪天,终究还是无法实现。
“江国”即指江南,是姜夔当时待着的地方。“寂寂”与“夜雪初积”相应相合,共同呈现出周遭环境的幽静和深沉,也更进一步写他的无奈怅惘之情。“夜雪初积”一句,是除了“旧时月色”之外,整篇词里我最欣赏的句子,感觉有无限深邃静美。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这两句续写伤今时刻。想到这些,端着酒杯,轻易地就流下泪来。再看盛开的梅花,静默无言,也像是在伤心地回忆。
不知你是否曾注意?众多咏梅词里,很少写到颜色。无论是梅,还是梅周围的环境,往往都是偏素净的。
而在这里,一下子出来两个显眼的表示颜色的词,“翠”和“红”。固然“翠尊”、“红萼”是很平常的搭配,但放在这儿,在这一派浅淡清幽的“旧时月色”和“香冷”中,着这两抹色彩,在我看来也属大胆之举了。正如编撰《全宋词》的唐圭璋先生所言,“此用意之妙,总使人不觉,则烹锻之功也。”
另一方面,我第一次读到这两句的时候,感觉“翠尊”与“红萼”颇有些指代的意味。红与绿,那样鲜明的对比,不正分别指代此处的姜夔与他处的爱人么?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此刻的伤心,又令他回忆起往昔了。记得曾经携手,同看西湖边梅树成林,重重围绕一湖碧水的美景。
此处“压”字很妙,写梅花的多,枝梢的密,又有枝干曲劲、蜿蜒拗折的动作感。
最后,再一次从回忆里拉回现实。念及梅花片片飘落吹尽,不知何时才能与爱人重温旧梦。
清灵温柔、深刻的想念,一如纤细又清劲的梅花。
小弦切切如私语,细将幽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