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广州第20天。
我们小区是这么个结构——n座楼围个圈。我瞅了很久。
我家的阳台方位,正好朝向小区里头不朝外,且位于整座楼腰线以下——
往下看,绿化带游乐场;环顾四周,大部分视线被n座楼围断,唯有西南角可遥望一方操场,几处连绵青山。
Not too bad.
往时,可以四处溜达的日子里甚至没有谁会在意这些,窗外,多看一眼都是费神的。
返回广州前一晚,我在我妈家,推开窗户看了很久夜景。霓虹闪烁,空无一人,城市犹如一件华丽的袍子包裹着孤寂的心。
意识到也许接下来很长时间连开阔的景象都难得一见,慌忙抓来手机拍照,留个念想。
没有对比是没有伤害啊。
“禁足”在家的日子里,我对防护网、纱门、纱窗的不满达到极点。严重妨碍眼睛放风。
门不能自由出就算了,眼睛还不能自由看……透过网条看到的画面要么是割裂的,要么像打了马赛克那般模糊,唉。
当初为什么要安装这些自讨没趣的东西啊?还不是因为夏天要防蚊,全年要防“猴”。家里养着猴孩子,总会对“某小区有小孩爬出护栏爬出窗户从高空坠落…”之类的报道提心吊胆些。
从阳台看下去,封锁带团团围住游乐场,以免小朋友聚集游玩。却仍然瞧见零零散散几个坚持习惯的人,绕着小区或走,或慢跑,口罩兜住大半张脸。
没有运动爱好的我竟萌生了憧憬,想着疫情结束后要加入慢跑队伍的事情。至少现在看来,在阳光下跑跑跳跳,是一件让人心生向往又感到奢侈的事。
想起儿子奶奶家的天台,这种特殊时期应是最能大放光彩。独栋楼房,独门庭院,乡下镇上人家很常见。小时候我奶奶家也是这样。兄弟姐妹几个楼上楼下跑,不用出门也很有玩头。
一方天台不大却跟够用。踢腿抻腰,打球跳操,晒衣晾被,种花淋菜,赏月烧烤。有点遥远,有点怀念。
最美好的是,天台真的很方便晒太阳。登上天台,独享一方天地,既保持距离,又不禁锢自己。只要你愿意,这里可以是户外游乐场,也可以是运动场,对小孩对大人都很友好。
回归现实,家里只有一处阳台,且还是被防护网围起来的阳台。
宅家的心情跟随广州二月的天气摇摆,闷了几日,悄悄刮起南风,四处发潮;下过几场雨,忽然气温骤降,狂风凌冽,阴云沉沉;乱糟糟的天气不知如何在某个夜晚退去,白天万丈阳光瞬间照亮大地,也照进潮湿的心里。
伤春悲秋收一收,疫情之下有太多还要艰辛百倍的状况,不是每个人都必须上前线冲锋陷阵,但至少待在家里的人有必要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不留隐患。
家里有娃,我没有为怎么陪娃度日烦恼过,我可以做到每天不重样地陪娃玩游戏和读书学习。我唯一担心的是,由于户外活动的长期缺席,一天到晚待在家里会给小朋友的视力发育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平常每天少说有两三个钟在做户外活动,小朋友总不会一直近距离盯着某个东西看。跑跑跳跳,一会儿看这一会儿看那的,远远近近交替进行,眼部肌肉处于一种很自然的放松状态,调节能力也得到提升。
如今宅在家,视近物的机会大大增加了。且不说有没有给小朋友看手机、看IPAD、看电视、上网课,撇开电子屏幕对眼睛造成的影响,就算是搭积木、读绘本、下棋等这些“不插电”的活动,也同样是近距离长时间视近物,同样会引起眼睛疲劳。
根据“20—20—20”这条重要的护眼法则,“近距离视物每20分钟,远眺20英尺(6米外)的地方20秒”。我估算了我家入户大门或者厨房内墙到阳台纱门这段直线距离,符合“6米外”的条件。也就是说,休息眼睛的时候,把小朋友摁在入户门口处看向紧闭的阳台纱门,或者反过来做,是可以起到调节作用的。
不过操作起来有点怪怪的,两个门,有啥可看的?小朋友愿意接受这种莫名其妙的安排吗?
最长两点间的距离>6米,也不代表在室内任意一个点看向另外一个任意点的距离能够>6米。也就是说,看完一集动画片,关机,待在客厅继续玩,不管看向哪里,目光所及之处,距离都很难达到放松眼睛的要求。
这就是为什么,户外活动对于保护视力来说很有必要的其中一个原因——眼睛需要看远处。“禁足”在家时期,眺远只能通过窗户或阳台解决了。
我往阳台搬了一张餐椅,每次和儿子在客厅做完静态活动,比如看书,下棋,看动画片,都要动员他走去阳台,爬上椅子站高高,扶着栏杆,透过烦人的防护网看远处。
久了发现,如果把鼻子贴在一根防护网上,两只眼睛受阻挡的程度会减小到最低。
这是件很无聊的事情,有时要辅助以水果零食,有时要东扯西扯聊天。
娃爹的办法比较有趣但也靠实力,让儿子骑上肩膀坐,像舞狮一样喊着“咚咚锵、咚咚锵”,儿子很吃这一套。娃爹还跟儿子玩“大搜索”游戏,出题让儿子找出分布在远处的事物,妥妥保证儿子集中注意力眺远。
户外运动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接触自然光。自然光对保护视力有益处。
宅家要怎么应对呢?还是得充分利用阳台。我把游戏桌搬到了阳台,白天尽量把一些事情安排在阳台进行。上午光线柔和,下下飞行棋,打打扑克牌,搭搭积木,读读绘本,一轮结束还能顺势看看远处。下午西晒,走出阳台做做操,舒展舒展身体,充分享用暖暖的日光。
阳台算是半户外了,空气流通,光照充足,给人感觉跟在室内做事真的很不一样,神清气爽许多。
除了眺远,接触自然光,还要增加眼球转动的机会,不要长时间盯着一个东西,所以,室内也要运动。
我想到一组用材简单,老少皆宜,既能活动四肢,又能缓解颈部压力和眼睛肌肉疲劳,非常简单易行又安全的室内运动。
只需要准备一只大小适中的充气气球。
小朋友可以从拍气球开始练习。把气球抛向空中,气球降落时,找准位置,用手再次将气球托起,或用力朝上拍打,尽量连续多次拍球。
这个小运动可以锻炼小朋友的注意力,肢体协调能力,方位感。因为要循着气球升降轨迹不断仰头低头,颈部和眼球都得到很好的调节。家长和小朋友可以交替拍球,数数计分,增加趣味。
晋级玩法。熟练拍球以后,可以转换到“拍球模式”了。找来丝巾或绳索系在两把椅子之间,拦在客厅中央当做球网,气球当做排球,家庭成员分成两队,就可以进行“排球比赛”了。
儿子第一次玩就能快速上手。气球运动速度比真正的排球慢得多,给了小朋友充分反应的时间,玩起来毫无压力。最重要的是,无论气球砸向人还是家具电器,都不会造成任何损伤或危险,掉在地上声音也非常细微,免去了噪音困扰。
这个晋级游戏进一步锻炼了小朋友的反应力,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每次被娃爹吊球,儿子都要前后左右忙活去接球,全身活力都调动起来了。
最后一个运动,在家里其实只有我比较喜欢——拿气球当毽子踢。
我在深圳或广州的公园里见过中老年人围成一圈互踢毽子的健身运动,腿脚相当灵活,而且有力。我在迪卡侬买过两只毽子,刚开始练习总是接不住,很快打退堂鼓。而且在家踢毽子有个风险,把握不好的话毽子飞到小朋友脸上很痛的,如果是大毽子飞到电视机跟前,也有砸碎屏幕的风险。
用气球代替毽子练习,事情就容易多了。我说过了,气球真的很慢,是球类运动界的树懒,哈哈。我甚至可以脚尖脚跟脚弓换着踢,还可以膝盖肩膀头顶轮着上,简直不要太得意。用气球练出技巧,练出信心,再换回毽子你会发现有质的飞跃。
儿子宅家的心态一直很平稳,让我险些忘记一个月前他和伙伴们追逐打闹的模样。仿佛对他来说,在哪不能玩?爸爸可以整天整天待在家,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陪他玩的大人多了一个,好像捡到一个大便宜。没什么出门的强烈愿望,毕竟游乐场看起来空寥寥的没有一个小伙伴。
我偶尔问他:“想下楼玩吗?”他就很实在地回答:“想啊。不过外面传染病太严重了,大家都要在家隔离,不能出去。我们在家玩游戏吧!”
这个假期他迷上《超级飞侠》,每天看一集动画片。我关进书房忙自己事情的时候,他自己就在客厅一遍一遍地模仿超级飞侠变身,出任务,嘴里念念有词,一边想象一边演绎着超级飞侠的故事。就跟我小时候迷《新白娘子》一样。
低温干燥又晴朗的日子,我把阳台和客厅之间的纱门全部敞开,在客厅做事时偶尔抬眼,目光可以停留在屋子以外更远的地方,心境也会随之开阔。
阴霾何时散场,阳光总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