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的骆宾王,与虞世南、褚遂良同年代的人,一草根以文笔胜出,被后人冠以诗坛“初唐四杰”之一,主要功绩是扭转前朝旖旎萎靡之诗风,与为用比,凸显的是诗才,扼腕于旗下。
他人小名大,七岁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诗,即扬名于世,为世人刮目,少年成名有利有弊,自恃清高与科考不中,集中在这个人身上,扬名未利万,后人欣赏其诗也遗憾其择。
身处千年独变局者,尤其是女性得道时,他执念于道统思想而不是拥立旗手之下,才为谁用?非帝非相,历史弄化也是人格使然。武则天当道,他科举考试不中,报效无门,于是他做了起兵讨武之将徐敬业之记室,以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尤其是“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却为武则天所赏识,认为这样的人才不用乃宰相失职。
战场无情,然爱才者不仅帝王不限当代。徐敬业失败后,《资治通鉴》说他与徐敬业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他投江而死,《新唐书》说他“亡命,不知所之”。这样就有了孟棨《本事诗》记载的故事 :唐代诗人宋之问夜晚徜徉在浙江杭州静谧的灵隐寺中,诗兴大发,吟出了“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的诗句,徘徊纠结,下文难续间,旁一釋門老道“何不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续之?”宋之问听罢,大为惊叹: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语意连贯,意境悠远,正是他想要的诗眼!本想次日跟老和尚再切磋几句,却发现老和尚不见了。经多方打听,获知乃骆宾王!从此,为青史留下永恒之咏叹!
隶书骆宾王《帝京篇》
用纸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