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昨天晚上儿子大哭:“你们每天看手机的时间,比看儿子都多,你们每天看着手机睡觉,看着手机醒来,你们每天爱手机比爱儿子都多”。我看着儿子大哭,那一刻,我真想紧紧的拥抱着他,可是我知道儿子在气头上是根本不允许的。
儿子为什么哭呢?原因就是我训他说:“不要在拨爸爸的头发了,不要在抠嘴皮了,不要怪别人,一身的臭毛病”。儿子气极了说:“要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你怎么不看看你自己呀?”
后来儿子的哭闹在老公的逗笑中好了,只要儿子哭闹,老公总是能够很机智地将孩子逗笑,这一点我真是无比得佩服他。
儿子情绪好了,晚上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从什么时候起,手机已经深深的绑架了我们。拿我自己来说吧:学习专业知识,需要用手机的APP来看;学习有书每天6门-7门的订课打卡,还有与之匹配的答题作业;每天日更群一篇文章;180天的金句打卡;还有多个微信群里每天的消息回复;周一到周五晚上还要用手机在群里讲《时间管理100讲》的分享;有时间还要看一下关注的大咖微博,自己发下朋友圈等。手机消耗了我大量的时间。
焦虑是一种病吗?很多人都有这个病。为了能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技能,开阔视野,于是手机变成了人们的好朋友,“好朋友”他能给我带来很多的知识,美其名曰,我在学习。
朋友,同事相约吃饭时,等饭的时间大家都在看着手机,经常在饭馆见到小两口面对面坐着吃饭,每个人还看着各自的手机。原本大家都可以畅谈的聊天,变成了一个个手机控。手机像个隐形杀手,杀灭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感情,让我们变得跟家人跟孩子相处的时间以及说话都越来越少。手机正在消磨掉我们的幸福,可是我们还不自知。
沉迷于手机的我们,往往忽略了很多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亲情: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工作后,仅有34%的人每年能回家陪伴家人超过30天,20%的人陪伴时间不足30天,24%的人陪伴时间仅有7至9天,而22%的人陪伴家人的时间竟然不到7天。
比如健康:中国青年网对全国1089名大学生展开调查,数据显示:39.12%的大学生经常熬夜,在熬夜的原因中,71.35%的大学生选择玩手机。这是对大学生的统计,对大学生之外的人,也有非常多的人在熬夜看着手机,做着认为放松休息的时间,该干的事,殊不知这一切都是在拿健康透支着身体。
2020年的疫情,儿子上网课,网上下围棋等,让儿子的视力逐渐下降,带他去配镜时,就看到有很多的孩子都是小小的都开始佩戴上了眼镜。有位年轻的妈妈自己去配镜,带了一个两岁的小孩,为了让孩子等着,就把手机给孩子看,看见那个孩子那么专注,相信他已经习惯了看手机吧。
看到这一幕,我觉得好悲哀,自己去看眼睛配镜,还不重视孩子的眼睛。这样的家长何其多呀,现在小朋友都已经学会了玩手机,自己会找游戏,这是我们以前过去的年代是完全没有的。
小时候的我们玩踢毽子、扔沙包、“跳房子”、跳皮筋等这些户外运动等,那时候我们跟小朋友之间非常的欢乐,而现在的小小朋友们手机都变成了他们的欢乐。
刘主编说:“学会写作天地宽”。我从一个从来都不敢写的小白,到现在有什么事情发生的时候总想去写一些表达一下内心的想法,听读完一本书去写一篇读后感,我开展了自己跟自己的对话。
儿子的话惊醒了我,我是该好好反思一下,我陪他的时间确实是太少了,接下来我要规划一下我每天用在手机上要花多长时间,除了这个时间我就不能再用手机了。我得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我的孩子以及家人,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我的爱,而不是手机变成了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