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讲师训练营【32期】10/21实践原创《放风筝》

32007 梁艮心

绘本名称《放风筝》

对象年龄:9~15岁

活动人数:5人

目标:了解风筝的制作技艺、了解中国各地风筝的特色

总课时:45分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放风筝》是保冬妮老师的作品,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它以京派风筝为特色,把胡同里和谐、宽厚、平凡的百姓生活跃然纸上。通过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抖出了风筝的前世今生。让孩子们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体悟并更好地传承中华非遗之美。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绘本解读

我先介绍了作者保冬妮,她是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心理咨询师。出版童话著作和图画书百部以上,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国家优秀少儿图书奖、冰心文学奖。然后是封面封底间的关系、环衬、扉页、内页等逐页的去给同学们去解读。

图片发自简书App

插画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了北京胡同的春天里,风筝在天上飞,“沙燕风筝、龙形风筝、鹞子风筝、金鱼风筝,还有卡通的人形风筝”。

风筝色彩艳丽,故事情节也非常生动,风筝的种类和名称还特別多,风筝出现于中国东周、西周春秋时期,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经过汉、唐,宋、元等朝代的发展有了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2006年,山东省潍坊市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图画书里,我们也相遇了哈爷爷。哈爷爷家的风筝可多可好看了。生活中真实的哈氏风筝传人,还写了一本哈氏风筝的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家是不是都很喜欢放风筝呢?知道怎样才能放得高吗?我们一起来手绘一只怎样呢?大家都兴致勃勃地说:“好”!!那就来吧!看到同学们手里的作品,又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

图片发自简书App

通过这次的故事会,借助了图画书的表现方式,将“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与丰厚积淀呈现给同学们,让我们能在这次活动中,了解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民俗、艺术等方面多姿多彩的智慧和创意,也感受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