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自己的话概括第四单元第三节中王荣生教授认为的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诗歌是一种以凝练的语言抒发情感的文学文类。其主要特点是: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于节奏和韵律。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元素,诗歌意象主要是通过形容词与名词的叠加组合得以呈现。有些诗歌由一个单一的意象构成,多数诗歌由若干个意象群构成。诗歌具有跳跃性强的特点,诗歌的“跳跃”所形成的的句间空白可以让诗歌充满张力。
诗歌以抒情为主,但有些诗歌也有叙事的成分,根据抒情和叙事元素在诗歌中所占比重的不同,人们将诗歌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王荣生教授认为,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对诗歌意象的理解,以及诗歌里跳跃性强的特点,体会在诗歌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用王荣生教授对诗歌教学设计理念分析于永正的课例《草》和王崧舟老师课例《枫桥夜泊》。
于永正老师在教学《草》这首诗,因为是低段二年级的学生,他首先逐句解释词语的意思和诗句意思,“离离”“原上”的意思,从组词开始,学生明白了“原”是草原,“原上草”是草原上的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离离”词语,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草原图”,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经验,用图画的形式,教学更具形象了,学生明白了“离离”是草长得茂盛。学生逐句理解了诗歌的意思之后,然后理解对诗歌里“草”的意象,为什么写草?你们觉得小草怎么样?学生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意中,“冬天草叶冻死了,野火烧不尽小草,第二年春天到了,春风一吹,小草又发出嫩芽,又长出来了。”学生领悟理解了小草的生命力顽强。
王崧舟老师的《枫桥夜泊》,他为了让学生们理解作者在诗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的愁绪,抓住“愁眠”、“钟声”,课堂上多次叩问,引领学生思考,“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写一写钟声的诉说。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感悟到张继满腹的孤独、寂寞、忧愁。最后,由拓展延伸中国古典诗歌中写思乡愁眠的诗句,加深了学生对诗歌主旨内涵的理解。
3.设计实践:自己独立完成《江南春》(杜牧)或《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的教学设计(两首古诗均为部编教材六上第17课内容)
《江南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在读的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
同学们,你们知道江南是指哪个地方?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 “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学生诵读学习过的关于描写春景的古诗。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村居》、《春夜喜雨》、《钱塘湖春行》等。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板书课题:江南春 杜牧 这首诗写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整体感知,体会美。
1、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答:仿佛看到了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景象,路边酒店旗帜高高飘扬,听到了春天的鸟鸣。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学生读通古诗后,指名读,后分组读、再齐读。
3、再齐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在空中飘扬。好一派迷人的江南美景啊!可惜南朝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
4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画出描写景物的词语。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诗中描绘了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庙、楼台、烟雨
千里的美丽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 红绿相映、黄莺在欢快地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
“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5、诗中的“千里莺啼”指的是真实的数字吗?诗歌的前两句,你脑海里会想象到怎样的画面?同桌互相说一说。
“千里莺啼”不是指准确具体的数字,而是突出辽阔的江南地区,到处是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着红花,景色美丽极了。
学生交流:我仿佛看到了: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树红花,相互映衬。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清晰可见,路边有家酒店,酒旗在迎风招展、空中飘扬,好一派迷人的江南美景啊!
(同桌交流,想象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6、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的春天吗?主要表达什么意思?
后两句作者主要写南朝遗留下的寺院很多,无数的楼台都笼罩在烟雨中。“四百八十寺”是虚指,说明楼台很多。南朝的统治者信仰佛教,寺庙建的也多。“四百八十寺”既使诗歌富于形象感,又与开头的“千里”相照应。
诗歌的后两句,笔锋一转,由上两句的写景,转入到抒情,诗人虚实结合,感慨历史总是不断变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
这两句的诗歌的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
7、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有感情地读一读。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8、引导学生带着感情重读全诗。
三、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学生说说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2、师生共同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1、根据这首诗,结合插图,画一画诗中描写的景象。
2、积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3 回顾背诵曾学过的杜牧的诗。
《清明》、《赤壁》 、《山行》、《秋夕》
板书设计:
莺啼、绿映红 景色绮丽
水村、山郭 写今
四百八十寺
楼台烟雨 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