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课之后才第一次知道,原来知识管理还有分类:
国家知识管理、企业知识管理、团队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家庭知识管理
不过我们主要学习的都是个人知识管理,个人对知识、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应用进行一个有条理的规划、组合所形成的一套系统。美国密歇根大学的Paul Dorsey教授定义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涵盖了7种技巧和方法:
1、检索信息的技巧
2、评估信息的技巧
3、组织信息的技巧
4、分析信息的技巧
5、表达信息的技巧
6、保证信息安全的技巧
7、信息协同的技巧
作业是让我们写出自己在个人知识管理中,有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并且举例说明。
我对照定义和涵盖的技巧,我自己给自己的答案是:
检索和信息安全、协同的方面还是做得相对而言比较好的;但是我的组织、分析、表达还是很不够的。尤其是对一些碎片化的知识信息构架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自己尤其薄弱,甚至不知如何入手完成。
我在高中的时候,我学的理工科,数理化没有一科不是要依靠一套完整的知识链来串联的。一旦自己的基础不够扎实的话,想要走到金字塔的顶端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知识链的最低端重新开始学习。
数理化到了学习后期的时,几乎很多题目都是需要自己有很强的空间立体想象空间,几乎一道物理力学的题目或是化学分子结构的题目出来,如果自己能够建立模型,辅以公式,解答几乎不是什么难事。可惜,我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力相当不足,而自己对于这些知识的处理、分析都没有做到位,每每都是失败,所以高考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写毕业论文,最初要先定下内容报给导师,之后再进行资料的搜集和大纲的列示,最后初稿、修改、定稿。由于我是会计专业,虽然有不少方向和内容可以写,但是专科三年,其实学得都是一些批皮毛,哪里能学到多么的深入。我并没有着急定下论文的内容,而是先向同学们打听了下大家毕业论文打算写什么内容,再从导师那里了解了大致的趋向。因为我们写论文的三步骤:背景、理论、会计处理。如果写的内容太雷同的话,论文不好写得顺利和出彩。即使写好了,到论文答辩的时候都极其有可能有问题的。从各方面了解后,我就把自己的毕业论文的方向定在了讨论商誉上。整个专业只有一个同学和我是一个方向的,她写的是概述,我写的是会计处理,也互不冲突,还好。
方向、标题确定后,就是资料的搜集了。这的确是个问题,因为我们的学习比较小,没有校园网,不能通过联网就直接连上论文库,只能排队去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下载相关的论文来看。我们走读生基本都轮不上,因为时时刻刻冒出一个空位,就立马有宿舍学生补充上去了,抢占不到先机。于是我联系了几个在外地上大学的同学,他们是本科,还只是大三,要上课不用写论文,而且宿舍就有校园网,我直接让他QQ远程后,他去上课了,我就远程一个个搜索和下载,再让他下课回宿舍后打包发邮件给我。同时导师也通过各种渠道,帮助我们下载了一些资料分享给我们。
信息协同在还没有用笔记类软件之前,我完全都是用网盘同步文件夹的方式来实现随时随地查阅资料。我记得我刚工作没有多久,有一次我休息,办公室打电话来问一个比较紧急的数据,由于我没有网络同步的习惯,无奈只能再跑到公司去查电脑。而之后我特地上网去搜了解决办法,知道了网盘同步的办法后,这样的事情基本就很少发生了,除非领导要求本人一定要到场。记得上两周我去外地旅游,在博物馆听讲解的时候,一个同事打电话来问关于他的补贴为什么比别人少。我记忆中那份补贴是凭照去年的标准做的,基本上除了几个退休人员之外就没有什么变动了,既然他去年没有反馈,就说明没有错,怎么可能今年就错了呢?我先说明了我在外地旅游的情况,之后查明清楚再给他回复。挂完电话,我就直接下载个微云,登录打开看看表格,确定了没有错,以及之前自己的一些备注后,立即就打电话回复对方,并解释清楚。
学会计的都知道,如果从事会计这个行业就需要考各种证书,设计了很多方面: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审计、会计…一系列的考试科目,如果想要学好的话,就必须给自己建立一个完整的循环生息的串联的财会知识体系。如果建立的不好,或者是没有链接好的话,很有可能在考试中、工作中掉进坑里,惨遭失败。而自己就是在这个建立的过程中,有的时候半途放弃了,无奈只能重来;有的时候是建立歪了,错了,只能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功败垂成。现在自己还在慢慢的摸索中,希望稳扎稳打,不要操之过急,不要急功近利的慢慢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