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自己先要身体力行带好头,然后老百姓才愿意辛勤劳作。”子路请求孔子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对工作倦怠。”
先之: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我们希望别人做到的事儿,我们首先自己要努力做到。因为作为一个领导者,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下级放大,并且成为别人的行为参考。
劳之:管理者的定义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但很多管理者,哪怕资深的管理者,都喜欢亲历亲为,不但把自己干的很累,结果往往也会很糟糕。而且亲历亲为管理者的手下,往往既不会有感谢,也没有成就感,同时他们也会不知所措。
先之劳之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要调动他人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成为他人的楷模。
如果想做的更好一点,那就是“无倦”。对工作不倦怠,对工作永远充满好奇、探索与热情。
一个人做管理者,是很容易陷入到惯性思维中去的,人最容易疲倦的是大脑,人的大脑一旦陷入到惯性当中去,慢慢陷入到官僚主义的路径当中。所谓的官僚主义,就是不愿意再动脑子去思考这个问题,而只希望通过流程去解决,那么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人在组织里面,都是按照惯性的流程去做,即便有了新的概念、新的技术,但是没有人愿意费心、费脑去改变、去调整、去创新。因为他们依赖过去的体系、过去的路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便是“无倦”的概念。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领导者先给下级各个主管人员作出表率,原谅他人的小错误,提拔贤能的人。” 仲弓说:“怎么知道哪些人是贤能的人而去提拔他们呢?” 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的贤人。那些你所不知道的人才,别人难道会埋没他吗?”
先有司,赦小过:这跟上一章是同一个意思。举贤才:一个公司CEO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掘可使用的人才。
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这句话很有争议,但是我们不用去做学术,我们就按照对自己有益处的方式来理解。“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错过”的态度真的是太刻意了。我们能够发现身边的人才,好好利用他们,鼓励他们继续引入人才,就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