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座机话筒握在手里,里面装着一个男孩子的声音,他说一会带礼物来找我。”
这是我第一次心动,僵直着背地确立了恋爱关系。
也是我第一次收礼物,一个杯子。
然后我们两个人像50年代的人相亲一样,在公园里,彼此隔着一个胳膊的距离,像要去升旗一样齐齐目视前方,他有两颗小龅牙,总是先我俩一步在前面,就这样,我们跟着他的小龅牙环游完平坦的公园,在饭点到来之际各自回家,第一次约会告捷。
后来异地登陆,设备自动下线。
因为爸妈照顾我的时间不充足,于是转去寄宿学校,现在回忆寄宿学校的阿姨仍不甚感激,因为自她以后再没人给过我那么高的寄望。
卷要刻在骨子里,初中也要为高考努力。
集体小食堂不允许你吃饭慢,尤其每周四的改善伙食日,要抢的嘞!跟不上节奏的我除了学习啥也不行,第一次考试的成绩秒了一群吃饱的室友,阿姨不忍,开始带我“吃小灶”,她告诉我:“清华北大,考上任意一所都会为我出车队祝贺。”
我当时说:“行”。
随着认识的同学越来越多,玩心加重,究竟去清华还是北大这种纠结变成了以后再说,自信始终有。
非主流盛行的年代,我一扇齐刘海看似温暖十足,差生和好学生的配比热门,很快我成为大哥的女朋友,大哥打架厉害极了,别看大哥身高和我一样,那不重要,我美滋滋享受我是谁谁谁的女朋友这件事,对大哥的感情却完全是零。只能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宿舍楼下向大哥表示我们不合适,大哥眼眶发红问我是不是耽误了我学习,我不要脸地点了点头,跑回楼上去听七里香。
一星期后,大哥搂着一个比我腿细脸小的姑娘,斜刘海,招摇过市。再过了不知道几个月,大哥上了新闻,摩托车飙车去世。
我有些错愕,不知道是对生命的不解还是有了什么新的我没学到的词汇可以描述,总之对待感情希望开始和结束有个正向的理由和向往。
再次转校,成绩一塌糊涂,带着寄宿阿姨的扼腕叹息,打算努力学习。努力学习总是很难,恋爱却又是不费气力。
恋爱到失恋时间很短,没有被认真对待,菀莞类卿罢了。拧拧巴巴地分分合合多次,终于止损在一个很凉爽的夏夜。
不到一年又步入了另一段感情,完整的开始和结束,尊重和理解双重护航,杂糅了诸多不舍和无奈,有眼冒星星的甜,有打翻了五味瓶的苦,七年之痒,戛然而止。
有人说女人是男人的学校,但我真是觉得其实是自己毕业了。也有人讲你再也遇不到17岁那年那么喜欢的人,17岁实属精准,但是那会真的不知道爱是什么。
后来感情要用房子和车子做地基,认识的男生告诉我他可以买多大的户型,几十万标准的车子,我也感动,但不敢行动。不知道差在哪里,家人以为我好高骛远,催促我是女人,年纪这个鸿沟我跨不过去,我也尝试推心置腹,却总是如鲠在喉。
高考后的异地使感情加速到了终点,我们考上了各自都不够理想的学校,但是全新的环境让所有人都忘记高考这件事的重要,大概是别样的自由和对社会五彩斑斓的向往,让我们都知道任何选择都不重要,去学习去逃课去实习,选择多了很多而不只是读书。
室友努力考研和拼劲实习的样子都像自由的风,在破旧的宿舍里轻轻吹拂,大学四年说快也快,转眼就到接受拿生活费没压力的年纪,说慢也慢,似乎有无数个二十四小时去考虑“未来的我的样子“。
那个分数最低的人继续读了研,那个最内向的人做了优秀的销售,那个被笑称恋爱脑的女孩在独立频道如火如荼,大把的人在大学里收获和见证,然后冲出乌托邦,所以你说高考重要吗?
当然重要,因为它是你自己的一部分。我很想升华到你的未来不会因为成绩被定义 ,但我仍然觉得当下能做就做到更好,我似乎从来没有认真去取悦过试卷,年少的悸动和新的朋友总是令我倍感兴趣,所以我是叛逆的,不合群的,加了双引号的。
去体验生命,你就知道它只是一个词语,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