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力,就是表达者运用各种可能的技巧去说服受众的能力。不仅是人,任何产品的推广都离不开说服力,不然用户为毛买单,不然女孩为毛跟你,不然老板凭啥给你加薪?
用户认可的过程,就是被花言巧语说服的过程,有时候想想,做产品的推广,就要懂女人买衣服的行为!
1
用户行为去说服
幸好宅男也是懂淘宝的,一般的购物行为包括:购买需求、产品查询、竞品对比、评论促成、下单成交五个步骤,简单说明:
A.购买需求:直接需求,如我要学设计软件了,一定要买配置好点的电脑,被动需求,如我缺一台电脑,正好双11大减价,就买一台吧。
B.产品查询:搜个手机吧:苹果,联想,魅族……
C.竞品对比:多台手机信息对比,参数,价格,外观……
D.评论促成:哟,全是好评,就它了;
E.下单成交:购买结帐,坐等快递;
举的是电商的例子了;下面举个关注木偶君个人微信的例子:
A.为啥要关注木偶君的个人微信(kuko1028):更多沟通与交流;
B.查查顽皮木偶都发过那些文章:事实证明瞎掰的还是有的看头;
C.对比下干货的成色多少,关注木偶君后能得到交流,别人哪有;
针对用户的行为去做说服,给到用户需求的东西,是微信/APP策划前期就要考虑到的问题。只是目前来看,都是产品做好了,老板才想起需要个人来做运营
时代变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是历史,或者说产品成熟后再在产品上下大功夫去实现0.001的进步,创业初期,我们更多需要的是流量,是产品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做出符合更多用户需求的调整。
2
推广层面去说服
推广是个细碎的活儿,因为渠道太多,可推广的点又太多,如图,木偶辛苦搞出来的图:
推广三要素:产品、用户、竞品,用三个圆表示。
产品推广的内容并不能完全覆盖满足到用户,所以吸引用户购买产品的就是DE部分,然而威武的华夏人民是多么多积极向上,产品一出,竞品必到,EF是产品与竞品的交集;EG是竞品与用户的交集。
D是我们产品独有抓住用户的地方,用俺家产品也牛举例吧;也牛是做量化模型选股的工具类手机应用,竞品公司也有做量化选股功能,但是没有AD功能,如股票搜索引擎功能。而用户的需求点在DE两部分,E又是与竞品共有的卖点,所以在产品宣传上强化E需求,放大D需求。
如何放大D的需求,一方面是产品本身,另一方面还有在于扩大相关方面的用户基数,这就是为什么公司在起建时就需要运营人士产于的原因。
至于扩大用户基数问题,详见之前写过的文章《app在应用市场的九宫格思考》《所有公司都会用到的免费推广渠道》等文。
推广,就是为了说服用户,既然要说服用户,总得点针对性。
从产品本身可以做推广说服,从用户行为可以做推广说服,从竞品身上也能找点推广说服。三者结合,就有了7个区域:A到G。
同时,这个三色图叠加的思考方法,可以涉及的面很多,因为木偶不会用简单方法作上图,所以只放一张,仅仅简单说说罢了,有机会一定补齐这类思考方法。
这个方法若放在产品建设层面,帮助是巨大的。
3
说服本身去说服
说服力,可分产品自身的说服力(卖点)及产品以外的说服力(口碑)。
自身的卖点好理解,说说口碑怎么建设吧。
互联网初期,大家都知道在百度知道,新浪爱问,腾迅问问等知识问答平台做口碑建设,再后来学会了做电商评论,百度口碑等建设,那现在呢?
问答平台可是很难做了,电商做评论需要看购买量,百度口碑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怎么办呢?
还记得当年微博想构建名人引导粉丝消费,现在也一样,只是平台不同罢了。如今是社交的天下,自媒体人的天下,所以在口碑建设中需要着实把握这好新的方向去建设。
最近热映结束的电视剧《琅琊榜》以及前一段时间的《大圣归来》都是靠“自来水”去说服用户。
“自来水”,即免费水军(取“自发而来的水军”之意,为了区别对应那些为推广而被雇佣的营销水军),最初是电影《战狼》的影迷以自愿原则而发起的宣传行为,后在《大圣归来》中得到验证与肯定,于是接下来的《琅琊榜》上映低迷,却在自来水们的怒赞下,木偶君竟然也投入了其中。(木偶君其实看了第一集后就没兴趣了,但是在后来的各种朋友圈推荐讨论中连续看了几集后才看出味道)
总结下:
1.知识问答平台:如知道,问问;
2.特有平台:网站有百度口碑,APP有Next / 最美应用等;
3.自媒体平台:如简书,知乎等;
4.社交平台:微信,微博,脉脉等;
5.自来水:上四点是平台,可以多注册些帐号做,自来水这块,不仅需要忠实粉丝,也需要有一定知识层面基础的,同时爱写东西分享的“粉丝”。
有句老话: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是个贬义,指的是不信任身边的人,而信奉外人。木偶这里想纠正一下:公司人看产品与用户用产品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试着听听外人的意见,做一些专业的市场调查后再作出策略。
本文由顽皮木偶投稿APP干货铺子,转载请联系APP干货铺子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