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二十四节气真的很准,一到立冬,好多地方都下雪了。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通过土圭和日晷来观测太阳的运行规律,主要是看太阳的投影长短,一开始主要是用来计时的,因为古时候没有手表,反映在时间上,早上和傍晚影子最长,下午的影子最短,这是一天的长短变化,再把观测的时间拉长到一年,太阳周期性的运动规律也就出来了。
《后汉书.律历志》就记载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晷景长度,而我们经常看到的太极图也跟它有关,在二十四节气里面,有两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那就是冬至和夏至,夏至的时候,正午太阳的影子最短,气温也最高,冬至的时候,影子最长,气温也最低;夏至为阳之极,冬至为阴之极,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的影子会逐渐变长,体现的就是阳消阴涨,而从冬至到夏至,影子会逐渐变短,这个就叫阳涨阴消,在易经的十二消息卦里,体现的就是这个道理 。
原理弄清楚了,这个时候可以对轨一下太极图,会发现很神奇,首先我们将一圆分成二十四等份,代表二十四节气,然后把圆的半径分为十二段,用来标记影子一年四季的长短变化,夏至起始为0,小暑为1,大暑为2,直到冬至12,表示影子逐渐变长。再从冬至到夏至,阴阳属性正好相反,所以以圆心为起点,冬至12,小寒11,大寒10一直到夏至0,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S形,太极阴阳图也就有了,后来人们又在这张图的基础上加了两个点,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它们互相转化,这个也是易经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所以太极阴阳是古人对整个宇宙高度抽象的表达,也并不是凭空捏造对天文,历法,哲学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