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同新世界的对话,读书是同自己内心世界的对话,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与多方的对话。
读佐藤学的《教师的挑战》这本书的第二章第一节:个体与个体的链接一部分,我有感如下:
一、构筑课堂倾听关系
在儿童中培养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条件,就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要培育相互倾听的关系,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倾听者之外,别无他法。
如何构建课堂上相互倾听的关系:
1.教师基本的倾听方式是教师所处的位置————老师站在儿童的斜侧面位置,倾听每个人的发言。而不是正面的位置,正面的位置会对学生造成心理的压力,学生不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老师站在学生的斜侧面倾听,有时老师也可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倾听,能把自己的身体置于贴近儿童的位置,儿童们所说的话能够听的一清二楚,老师是作为儿童的代表来倾听每一个人的发言的,老师与学生成为亲密的倾听者,从而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要与儿童建立亲密的倾听关系。
在自己的课堂上,我也从倾听的位置上做了改变,站在发言学生的斜侧面,的确是效果比较好,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有被老师尊重的存在感。
2.老师在课堂上的话语要不拖泥带水,每一个话语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清清楚楚的说出来,每一个话语都充满着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老师的指导语没有一句命令式的话语,所有的话语都是恳请与感谢。
二、珍视儿童的发言
佐藤学教授以“胜沼”老师的课堂教学为例,儿童的阅读不应当区分好与坏。在课堂上,儿童的回答也不应该区分好与坏。
如果不以“任何孩子的发言都很精彩”为前提来组织教学,合作学习的关系就不可能生成,老师对待每一个孩子的阅读心得都要充分的尊重。就像彩颉珠宝一样,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让课堂上每一个孩子的发言都不断扩大,不断补充,不断延伸,教师只是做好鼓励、引导、串联。
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大胆的说出“某某地方,我认为……”、“对于某某的发言,我要提出质疑。”、“对于某某的发言,我还要有所补充。”等等,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这种方式来回答问题。这是学共体课堂上学生思维发展的展示;这是学生个体思想的表达;这是学生敢于发散自己思维的课堂训练。
佐藤学教授的《教师的挑战》一书中,用了大量的颗粒来为我们展示了学习共同体课堂应该有的真实的面貌,读这本书,让我们受益匪浅。
教师温柔亲切,可以构建安静的课堂;教师尊重学生的发言,可以构建安全的课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可以构建学共体真实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