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狗搜索页上输入“焦虑”,
一共搜索出了927,187个结果,而首页中,几乎全部是与心理咨询和医疗就诊有关的信息。
在36Kr搜索页上输入“焦虑”,
内容涵盖了上市公司的焦虑、品牌的焦虑、微博的焦虑,就连高高在上的苹果手机都出现了对未来的焦虑。
这是一个全民都在焦虑的时代,作为身在其中的个体,很难不被这滚滚的洪流所裹挟着往前涌动,而涌动着要去向哪里呢,作为参与其中者,多半是无从得知的。
我想,当我们看到焦虑背后产生的原因,明白我们为何会焦虑,对于身处焦虑洪流中的个体来说,就有了一个与它正视的机会。
用心理学的一句话表达,就是,仅仅是看见它,就有了改变的可能性。
Part 1 什么是焦虑
焦虑,是指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
焦虑这种情绪存在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如何迅速地采取各种措施,紧急调动各种价值资源,以有效地阻止现实或未来事物的价值特性出现严重恶化的这种趋势,使之朝着利好的方向发展。
无论是从焦虑的定义,还是焦虑情感产生的目的来看,焦虑产生的初衷都是为了应对我们作为生物演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或威胁。
所以,焦虑本身的存在意义,是为了帮助我们躲避危险,开启预警模式。
Part 2 当原始的焦虑遇到现实的不确定性
而现代人已经多半不再有生存危机,之所以会焦虑,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无法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尤其当事情本身又具备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的特性时,焦虑感立马升腾起来。
就像,考试之前,当我们感到自己稳操胜券,就不会焦虑;如果并不知道结果如何时,就会开始焦虑。
在海蓝博士《不完美,才美》的书中讲到,当一个人在遇到自己把控不了的事情时,通常会有如下反应:
1、想方设法逃避;
2、因为逃也逃不掉,所以继续焦虑,让自己深陷其中;
3、对抗焦虑所带来的一切感受,努力消灭焦虑的感受。
这就可以解释,天价的学区房也会被挤破头的原因,我们都希望事情本身能够被掌控,用确定的东西去缓解对于未来不可预测性的担忧。
Part 3 人人都可以的时代,一方面强化了预期,另一面也放大了焦虑
看上去,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分享自用,开启我们的第二职业;
看上去,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拍视频、做直播,圈到一众粉丝。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
这些看上去毫无门槛的事情,无形中正在放大着我们眼见的焦虑,看得见的是,普通人也能逆袭成功,获得金钱、名誉以及影响力;而看不见的却是,各种各样的前期积累,仍然会是大概率跑盈的真理。
Part 4 过度贩卖的焦虑,我们要怎么接招
我们这代人的焦虑,和我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大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多半已经不必忍受饥寒交迫的生存危机,我们却注定要和这个时代的焦虑感长期和平共处下去,而在这个相处过程中,我们都希望在追求价值感、追求更好生活的路上拥有更多对自己的掌控权。
这些美好的愿望,本身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相伴相生的焦虑感也随时随地都可能在某个转身的地方和我们不期而遇。
既然,焦虑是我们无从躲避,也注定不可避免的情绪,那么,面对这个过度贩卖的焦虑,我们要如何与它和平相处:
1、当我们焦虑的时候,看到焦虑,与它正面对视,正面回应“是的,我在焦虑了”,远远比我们对待焦虑的原始本能—逃避或者对抗,要有效得多;
2、当我们被某个疑似贩卖焦虑的主题吸引时,提醒自己不要随意就被它裹挟进去,看看它想贩卖的到底是什么?究竟是我们的需要?还是我们的想要?
3、脚踏实地的做那些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发现自己的心流都是在何种情况下、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发生的?这种状态下的自己,多半是自己的优势所在,发现它,看到它,并不断确认它;
4、冥想、正念和瑜伽,都会通过各自的方式,帮助我们管理这些四处游弋的注意力,收回这些肆意挥洒的注意力,关注我们能做的,也做得好的地方。
最后,我想说,在电影《三宝大脑宝莱坞》中,三位主角都过上了自己梦想中的生活,在影片的最后,蓝彻说,我其实只是负责做好我能做的事,然后,其他的一切都随之而来。
我想,这也是我们与焦虑和平相处的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