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女儿人生中第一次单独和一个男孩子看电影。男孩是好朋友的孩子,比女儿大,平时称呼他为“XX哥哥”,据说是给女儿过最后一个儿童节。
平时见面两个孩子聊得并不太多,可能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父母们面前特有的交往表现。据女儿说两个人在QQ上聊得很好。六一前两天,女儿跟我请示说下周六XX哥哥要请她看电影给她过最后一个儿童节,问我同意否?我竟然痛快地答应了。
昨晚,女儿问我看完电影,如果XX哥哥说要一起吃晚饭,我答不答应?我回答是:“跟着你自己的心走。你觉得一起晚饭也OK,那就痛快地答应;你要不想,就说我已经答应我妈回家吃饭。”
顺着话题给了她三点忠告:
1、虽然你还能过最后一个儿童节,但其实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要知道男女有别,始终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比如普通朋友常规下就没必要有肌肤接触;
2、凡事跟着心走,好就好,不好就不好,可以就可以,不可以就不可以,不造作、不讨好,不违背自己的心意;
3、费用方面不能所有的买单都让对方来,可以AA制,当然这个要双方都认可,也可以你来我往,比如对方买电影票,那你就请吃甜品或晚饭,不一定要在金钱数目上有一摸一样的付出,但至少礼节上要对等,这是对对方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尽量给对方保留足够多的面子。
女儿认真地听着,逐一点头。我想此刻她应该有点小兴奋,也有点小忐忑,虽然和XX哥哥已经比较熟悉,虽然只是看场电影,但毕竟是第一次单独相处,青春期的孩子对男女交往又特别敏感。所以她需要我的指引,更需要我的信任和支持。而我,作为母亲,感到特别欣慰,女儿会来征求我的意见并认真听取,当然,要把握好这个度我也是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刚刚临出门的时候,女儿让我给她脸上擦些BB霜(她自己擦不匀),她爸说要这么隆重吗?女儿答说这算隆重吗?我只是不想让XX哥哥看到我这么黑。我听了笑笑跟她说:换一身干净合体的衣服、整理一下自己的妆容、收拾一下心情,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社交礼仪,是对双方的尊重。妈妈支持你。可能爸爸有点小担忧吧,因为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暗示。怎么说呢?假如等你真的长大了,有男孩子约会你,如果你特别隆重地打扮出场,就会让对方认为你特别看重这次约会,等于你特别看重他,也就是你特别在乎他,在他看来这就是一种暗示。爸爸应该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你要把握好这个度,既不失了礼貌,也不要让人误会。
交代完这些,亲自开车送她到影院楼下,而不是图方便叫车送。一来表明我对她的重视,更主要的是想对XX哥哥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我想正常情况下他肯定会问女儿是怎么过去的,我想父母亲自接送体现出的重视度应该是远胜于叫车送的吧,另外,我希望他们会感到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毕竟两个小年轻的心思我也不是百分百掌握的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每天和儿子斗智斗勇不算挑战,怎样正确引导青春期的女儿,给到她健康积极向上的交友观、婚恋观、是非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才是真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