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聂文蔚
【原典160】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冶,不可得矣。古之人所以能见善不啻若己出,见恶不啻若己入,视民之饥溺犹己之饥溺,而一夫不获,若己推而纳诸沟中者,非故为是而以蕲(qi)天下之信己也,务致其良知求自慊而已矣。尧、舜、三王之圣,言而民莫不信者,致其良知而言之也;行而民莫不说者,致其良知而行之也。是以其民熙熙皞皞,杀之不怨,利之不庸,施及蛮貊,而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为其良知之同也。呜呼!圣人之治天下,何其简且易哉!
【注释】
蕲:通“祈”。祈求
【译文】
人是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来与我一体。老百姓的困苦荼毒,难道不也是痛切在我身上吗?如果自己身上的苦痛都不知道,那就是没有是非之心了。是非之心,不需要深思熟虑,就能知道,不需要学习,自然就会,这就是所谓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古往今来天下所有人都一样,无论圣贤还是愚夫愚妇。世之君子,只要问自己的良知,自然能秉公判别是非,自然能与他人同好同恶,自然能把他人当自己一样看待,把国家当自己家一样爱护和建设,而以天下万物为一体,要想天下不大治都不可能。
古代的圣贤,之所以能看见别人行善如同自己行善;看见别人为恶如同自己为恶,看到百姓饥饿如同自己饥饿痛苦,有一个人没有过上好生活,好像自己把他推向深渊似的。他们并不是要求天下人都相信自己,不过是要致其良知而已。尧、舜、三王这些圣贤,他们说什么话,老百姓都相信,是因为他们的话出自良知;他们做什么,老百姓都高兴,因为他们的行为出自良知。所以他们的人民和平安乐,就算被处死也没有怨言,知道自己该死;给好处也不答谢,知道那是自己应得的。把这样的教化推及到蛮荒之地,凡是有血气的人没有不孝敬双亲的,是因为人的良知是相通的。
【解读】什么是良知?就是“不虑而知,不学而能”。体认了良知,就能体会到“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就能秉公处事。圣人治天下,就是致良知。
参考资料:《传习录集评·梁启超点校》(九州出版社)、《传习录》(中国画报出版社)《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刻板)》
�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