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好!我是吴老师。
很多时候,人们会说:亲人之间,有时候,会有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缠,让人左右为难。
小A说,自己和先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所以自己的孩子两边的父母都喜欢得不得了,抢着要带!为了显示公平,不得不牺牲孩子的利益,让幼小的孩子循环在两家之间,两周、两周地带。结果,总是孩子刚在一边好不容易适应了,又要去另一边了,简直痛苦不堪!
是啊!
这种让人为难的事情,又何止这一桩。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果发起一个【吐槽家人】的活动,估计一天一夜都说不完。
曾经,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员。
壹
我的妈妈在36岁那年才生的我,现在他们已经70了。爸爸已经白发苍苍,妈妈也出现了身体上诸多的不便。
自从结了婚、有了孩子,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距离十分遥远,他们照顾我带着孩子不方便、工作又忙,所以大多都是他们大老远的来看我们。
然而,糟糕的是,他们每次都会带一堆吃的东西过来!
从红烧肉,到腌笃鲜,
从香蕉到橙子,从麻饼到粽子糖
. . . . . .
按照他们的想法:女儿在家要自己买菜、做饭,家里的东西都要自己采购,这样做,是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
然而,作为我来说,却是一种 不必要的负担。
首先,我们一家三口对“吃“的要求比较高,菜一般当天做、当天吃,很少隔夜;其次,他们认为好的东西,我们未必爱吃。
所以,这让我十分为难!
一边,是老爸老妈挥汗为女儿搬来的“爱心”;一边,是我们实际的需要。
在这4年多里,我从一开始的:收收收,到后来的:拒拒拒。
直至上周,这样的情境再次出现的时候,我已经能够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了!
贰
我对爸爸说:
爸,您带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来,路上很重、很累吧!您为了减轻我家务的负担,吃到更多好吃的东西,辛苦啦!
但是爸爸,您知道嘛,如果我全部接受下来的话,会很为难。因为我和XX(先生)、YY(孩子)会更在乎菜肴的新鲜度,所以我们愿意每天去反复做,而不是吃剩的。
如果今天这些菜吃不完,明天再拿出来摆在桌子上的话,我们三个人的这顿饭就会吃得很不开心;如果让我去倒掉的话,又会觉得很心疼。
爸爸,您能理解我的难处吗?
爸爸听了我的话,爽快地点了点头,说:那你看看,今晚你们吃得了多少,挑出来,剩下的我们带回去吧。以后我知道了,每次就给你们带一顿的量,不多带了。
现在回想起来:
当我一开始“收收收”的时候,其实给到了爸爸错误的讯息:让他以为,这些都是我需要的。
而当我“拒拒拒“的时候,爸爸又感受到了自己的好意不被接受、不被理解,因为他内心对我的爱,传递不过来,所以非常地着急,才会在遭到拒绝之后,依旧一次有一次地按照自己的意思送过来。
叁
说实话,虽然我身为心理咨询师,但在生活中,真真切切地和父母进行 “心与心的沟通“,坦诚地交流,还是第一次。
这还要归功于鹏菲心理《非暴力沟通》读书会的开展。
我和带领人孙老师,已经连续开设了④期读书会,目前6月份的第⑤期,正在招募中!
而在这带领与陪伴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仔细阅读了这本书,迄今为止,已经读了第五遍。
就好像学习达人“剽悍一只猫“所说的那样:
一本好书,值得我们重复重复去看,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新的收获。
《非暴力沟通》就是这样一本值得重复去读的好书!
从书上看到了,仅仅是看到了,它们只是留在我们理性层面的“知识”而已,想要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还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就包括:对于《非暴力沟通》模式成立的自信心!
《非暴力沟通》读书会的学员们,用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经验,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鹏菲心理,愿通过《非暴力沟通》给更多的家庭带去温暖、和谐;让更多的人,能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我们在这里等着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