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先生的这一集,下半部分讲的是他母亲这边的往事。
原来他母亲家道显赫,祖上是山东利津永阜盐场富甲一方的盐商。可惜的是,当年那些繁荣现在都已化为尘土,几乎无迹可寻。
造成这个大家族衰败的原因是历史上一次黄河的大改道。1855年7月,黄河的走向发生了巨大的改动,直接由原来的经江苏汇入黄河转而北上进入山东,最终形成如今的走势。对当时的永阜盐场,这次改道的影响是巨大的。盐场被直接穿过,所有盐池都面临被冲毁的危险。
然而崔家却并没有因此迅速破败。一个叫崔凤藻的书生改变了这个局面,他就是马未都先生的曾曾外祖父。崔凤藻本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醉心诗书,不治家业。无奈家里突然遭受变故,四个哥哥相继离世,他只得从此承担起家族的盐商生意。黄河刚刚改道时,年方二十的他却是家里唯一的支撑。时值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朝廷于是置之不理,面对天灾,这个书生可以说是孤立无援。在这样的境况下,他却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黄河和盐池之间修起了灶坝。大坝规模巨大,崔凤藻也在接下来的四十余年里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身于与黄河的斗争中。灶坝的修成,不仅保卫了崔家的产业,更 在一段时间内,保护了百姓的生计,真正做到了造福一方。
1895年,黄河终于还是冲破了崔家的灶坝。此时的崔凤藻已是强弩之末,只得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清廷。奈何当时清廷刚刚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败。当时的山东巡抚是一个叫李秉衡的,他拒绝接受失败的结果,一心御敌,甚至要放弃治河,把所有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备战中去。两害相形则取其轻,他的做法无可厚非。
崔凤藻自此不问时事,七十六岁与世长辞。
而从某种意义上毁掉崔家的那位巡抚李秉衡,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破天津后,主动请战保卫北京,坚持了八天,最后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战败自杀。清廷为讨好胜利者,做出了不许为李秉衡在正史中立传的决定。从此,李秉衡这个名字,也和永阜盐场,和崔凤藻的灶坝一样,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又想起那句诗: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而在那无数荒丘底下,埋藏的不仅是普通人在大时代下的苦与难,更有无数仁义之士为家愁国难淌下的血与汗。他们不会知道我们,但我们应该知道他们,铭记他们,不为别的,就为把我们的民族的这百年、乃至二百年以来的历史看得更清楚一点、更明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