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乐清事件之后,看完了各种报导及舆论,觉得有些心寒。到现在这个时代,还有人说女孩不该化浓妆,不该打扮太好看,不该穿得性感;司机被起底,不幸的个人经历试图为自己的犯罪行为做辩护。
然后发了条票圈,配上面两张图。
没想到亲舅回复了:“在想什么呢?搞不懂。心有杂念,难成气候。”
忽然又想起来很多事情。
自从长大,与家人三观上的分叉越来越大。
十三岁的时候,和母亲一起过马路,面对红灯却跟着人潮走去的母亲,到达对岸之后随手扔掉了手上的垃圾;
十五岁中考前夕,在家里大音量播放收音机,无论如何劝说也不情愿收小音量的父亲;
报大学志愿的时候,亲舅固执己见认为我应该填上许多外省的警官学院或者名头上比较好听的院校,我表示不太情愿,“反骨”两个字深深贴在我的脑门上;
十八岁上大学前的暑假,父亲反复叮嘱要学会计,以后好谋生,工资高;外婆苦口婆心地劝说女孩子一定要早早找对象结婚,晚了就没人要了;
暑假出行,外婆对着妹妹精心搭配的露脐背心和长裙紧皱眉头,“女孩子上街不要穿那么少,招惹色狼。”;
高铁上姨妈纵容弟弟大声喧哗,甚至教唆插队、嘲笑自觉排队的人;
妹妹严肃的说以后不会要孩子,母亲只说了“自私”。
我真的很难叙说这种失望,三观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概念,它像一颗长在心底的种子,从人的青少年期间就开始萌芽,伴随生命一直成长,慢慢变得深厚直到坚不可摧。
当你日渐长大,在学校社会接触到的事物给你上了一课又一课,逐渐形成你的三观。因此尽管我说了又说,没完没了,依然不能改变他们以上种种的想法,反被训斥一番,“你知道什么?”
同时,也让你看到了从小对你关怀备至的家人们与你的最大的一条鸿沟:由于时代与教育不同造成的三观上的差异。
站在他们的角度,其实我完全理解她们,在全家人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消遣、没有网络、教育普及率较低、物质生产水平不高的年代,在小乡村里长大,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依旧根深蒂固。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肚子空空,温饱尚未解决,更谈不上教育,所以我能够理解关于他们这个时代的教育缺失。
但理解不代表支持。
不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只会是扰乱交通秩序和危害人身安全;随手扔出的垃圾,大声传遍邻里的收音机,是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的个人方便舒适;专制独裁,是以个人经验基础上对一切已经历过的事物下的固定意义;家长们普遍关心的是孩子就业容易与否,收入高低,而不是目前在做的工作是否是自己乐意并愿意从事一生的职业;关于婚姻,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似乎一直单身,或者婚后丁克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以及“引狼入室”论,女孩子穿的少就是骚,晚上出去被骚扰就是活该……
时代造就了教育的缺失,那么教育缺失造成的与家人三观上的分叉,应该怎么办?
想起高铁上姨妈的纵容和教唆,十岁的弟弟的大声喧哗……
我只是很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