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这个蓝朵儿的星空)
火堆旁的故事在浓重的夜幕中娓娓道来,寒冷的空气和环伺的野兽一样致命。
女人和孩子相互依偎,明灭闪烁的火光在她们眼中跃动,如同忽明忽暗的折光,或是若隐若现的星辰。
晶亮的眸子里一半是神秘,一半是虔诚。
依偎在母亲怀里的女孩伸出脏兮兮的小手,迷离的望着头顶璀璨的星空。借着光线的交错重叠,被压缩的时空仿佛触手可及,她的手融入了无边的黑暗,要抓住那发光的星斗。
“妈妈,那是什么?”
也许最初的思索,便源自黑暗中的微光。
她因为黑暗而求索光明,告别母亲踏上旅途。
孤独与寂寞随行,无意中邂逅了爱情。
以为找到了光明,却亲眼目睹了死亡。
失魂落魄,逐渐被黑暗吞没。
重新跌入黑暗,比从未见过光明更加恐怖。她失去信念,怀疑生命,如同行尸走肉,彳亍独行。
或许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怀疑本身,也是一种寻求。
她嘲笑命运的谎言,无论是上帝还是魔鬼,她只相信光明,并期待下一次相逢。
火堆的焰火在黑夜中跳动,如同上一次的激烈碰撞。孩子依偎在她的怀里,听着呢喃的故事,抬头仰望星空的样子,和她当初的侧脸重合。
“妈妈,那是什么?”
人们赞叹星空如同崇拜太阳,向往光明如同飞蛾扑火。
那些遵从内心召唤,勇于探索生命的拓荒者,
是流浪在孤单信仰中的旅徒,
是修行在艰难困苦中的行者,
是拨开迷雾,指引光明的旅徒行者。
求索
人有探索未知的本能,这是所有故事的起因。
河流的方向是大海的方向,我们的征途不是星辰就是大海。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求索是艰难的苦行,必然是一往无前的心态。
“早已孰知”读起来很别扭。
“孰知”有未知、不曾想的意思,是被动接受的状态,与前面的“早已”其实搭配不当,看到后面的“遇见”,才恍惚明白或许是个伏笔,看后面有什么解释。
爱情
爱情是一团朦胧的白光,有火一般的红雾。
火是红色的花,雪是白色的火,两者相互取暖,交融孵化。
似乎这就是要找的光明。
密码在这里证实了这一点,她找到了神秘的光芒,说出了心中的秘密。
死亡
黑夜降临时悄无声息,如同太阳落山一样无可挽留。
“奇迹”是要主动寻找的光明,在这里用一个“等”字,营造了一种心灰意冷的氛围,可以很明显看出她已经放弃了。
“我以为是你”
这是多么突然的转折啊!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她在爱人死去的瞬间就明白了,他不是她的奇迹,不是她要寻找的光明,而在前一秒钟,她还对此深信不疑。
她又一次跌入了无尽的黑暗,蜷缩在冰川中苟延残喘。
她疑惑自己还未消亡:“为何生命还不堪重负留我在这世间,我寻找到了炽热的太阳,他熄灭我也没了光明,为何还留我一人在这黑暗的世界,只能看到一点微弱的星光?”
她很清楚自己应该重新启程,却甘愿听从魔鬼的谎言,心灰意懒的选择放弃。
这样清醒着装糊涂的颓废模样,自欺欺人的狼狈现状,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真实面目吗?
“双眼失明丝毫不影响我……”
或许那位残疾人大师早就告诉我们生命的顽强了。
生命
“我遇到了还是孩子的你”
最让人感动的,其实是生命。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指的是什么,但我明白,这个“孩子”才是她一直寻找的奇迹,这是生命的延续与馈赠,是似曾相识的光芒。
到这里,我也明白了开始的伏笔是在表达什么了,“遇见”的其实早已预见。
我们离开父母,孤身一人面对陌生的世界,经历了挫折与磨难,偶然间邂逅了爱情,相互依偎扶持,感受生命的碰撞,这是第一次“遇见”。
人世难逃生老病死,分离与死亡一样,都是一种残缺。事实上,我们失去的更多更复杂,骤然陷入低谷,难免会自暴自弃,慢慢开始怀疑、反思、挣扎。
直到脱离困境,第二次“遇见”生命的光辉。孩子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痕迹,是血脉相连的另一个自己,是这孤单世界的轮回相遇。
我们在这孤独的世上行走,不过是在寻找一个心安的居所,感受激烈碰撞的生命与震撼心灵的风景,哪里是什么伟大的先驱,无私的探索。
假若我在追寻人性光辉的路上给你带来了这样的错觉,不必客气,那只是你自己散发的光辉,你只是受到了我的鼓舞,引发出了共鸣。
这样的辐射连接或许才是生命值得感动的无意识行为吧。一切都自然而然的发生,没有刻意的安排,这是纯净的生命给我最大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