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愿。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2.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
3.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大人应该教会孩子把犯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好时机。通过允许孩子经历失败,他们就能够在问题出现时学会怎样自己去解决。
4.赢得孩子。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的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6.问孩子该怎么做要比告诉孩子怎么做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问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是最有效的正面管教方法之一。告诉孩子怎么做会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反叛,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参与,怎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当大人不用和善而坚定的语气说话或夹带着羞辱时,请求就变成了惩罚。
7.没有鼓励,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就会丧失基本观念。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态度,则学到的方法就会沦为对孩子的不尊重的操纵。如果我们能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我们在对待孩子时就会更有效。
8.阿德勒的基本概念?(1)孩子是社会人。孩子随时随地都在做着决定,并形成着对自己,对世界以及对应该做什么才能求存或成长的信念(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对想要达到的目的并没有清醒的意识,有时候他们对于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错误的,并且其行为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与其目的背道而驰。(3)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人真心关心同伴,并且真诚的想为社会做出贡献。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是要叫的孩子依靠自己。然后他们才能为帮助他人做好准备,并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感到自己特别能干。分担任务会增强孩子们的归属感,交给孩子们人生技能,并且让孩子体验到社会责任感。
9.平等。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阿德勒所说的平等是指所有的人对“尊严”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
10.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我们从小得到的教育是要为犯错误而羞愧。其实我们都不完美,我们需要达成的是要有勇气改变我们对不完美的信念。在孩子犯的大多数错误中,我们都难辞其咎。孩子到很多错误是因为我们没有是花时间训练并鼓励他们。我们常常激起孩子的反叛,而不是令人鼓舞的进步。我们要做勇于接受不完美的榜样,以便孩子从我们身上看到犯错误确实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孩子们每天都需要看到犯错误的价值所在,并且在一种友善的环境下从错误中学习。
11.矫正错误的三个R。(1)承认-----“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2)和好-----“我向你道歉。”(3)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12.作为一个人,我们很容易被情绪左右而失去正常的理智(倒退到爬行动物大脑的控制)。这时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而不是深思熟虑的行为。
13.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当大人记住了,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时,他们就不但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还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