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是人类抽象出的一种符号工具,它曾被广泛使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人类文明世界的架构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也在快速的发生变化,以前由于高山江海的阻隔,信息的交流极为缓慢,现如今,信息的交互已经变成了纳秒级,即便是在人迹罕至的山区,只要有“网”,也能不出门而尽知天下事。
时间倒推至二十年前,那时还是小灵通的时代,以GSM和CDMA为代表的2G,3G技术占据着通信业的主流,没有人会预料到,我们此时正处于数字世界变革的前夜,直到一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横空出世,掌中世界开始变为了现实。
在数字化之前,我们处理遭遇的任何事务都还是遵循先定性再定量的规律,但是随着数字化众多应用技术的出现,使每个人对事务判断的“快速决策”成为了可能,这极大的节省了我们推理的时间,提升了处理问题的效率,比如,以前我们抓捕犯人时,需要警察先识别再通过脑海的数据锁定犯人,这极容易导致误判,以致于错过宝贵的抓捕良机,但现在,通过大数据人脸识别的比对,人工智能可以在犯罪嫌疑人出现在镜头的一瞬间,迅速完成锁定和同步列出数据,为警察实施抓捕留出了宝贵的行动时间。
随着肆虐全球的疫情到来,数字化的理念推广再次被推上了高潮,但理念是一种非常抽象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换个方式表达,比如我们可以把数字化理念的落地称为信息系统项目需求的实现,这样或许我们会更为聚焦数字化的实现而非玩着概念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字游戏。
项目价值的交付和客户需求的实现,是打造每一个数字化系统应用的最终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系统价值是恒定不变的,但需求却是经常发生改变的,因此我们在实现数字化的过程中,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不能因为需求的小变更引起价值的大变更,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过往,当我们遇见一个完全没有见过的陌生人时,我们会根据他的相貌,衣装以及谈吐来决定是否与其交往,但在数字化社交时代,以上信息已变得不再够用,Facebook和LinkedIn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参考,在国内,随着新浪微博和Soul软件的普及,人们对虚拟形象信息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发布者本身,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同时也是谎言与欺骗的温床。
数字化技术的推进就如人类文明社会的演变一样,正在政府,企业,市场的三重作用下,以一种超越肉眼可见的速度,高效的进行着时代的更迭,也许,我们的当下,正如二十年前,又或者,再过十年来看今日,我们已经越过了前夜,真正迈入了数字化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