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峦山鲲鹏径:山海之间的自然史诗与城市精神印记

引言:一条路径,一座城市的生态理想

      在深圳这座以“速度”著称的现代化都市中,一条长达200公里的远足径——鲲鹏径,正以山海为纸、步履为墨,书写着人与自然共生的新篇章。作为其东部山脉的精华段落,马峦山鲲鹏径不仅是深圳“山海连城”计划的缩影,更是一段融自然野趣、历史人文与现代城市精神于一体的徒步史诗。2024年10月,鲲鹏径以“十大登山户外运动特色目的地”之姿登上全国榜单,而马峦山段更因集“山、海、湖、瀑、城”五重景观于一体,成为这条绿色动脉中最富诗意的篇章。

西北马峦门


一、地理坐标与生态基因:深圳最后的原始山林

(一)自然地理的立体交响

      马峦山位于深圳市坪山区与大鹏新区交界处,面积31.67平方公里,西接三洲田水库,东临大鹏湾,与大小梅沙隔山相望。作为鲲鹏径第十二段(谭仙公庙-马峦山郊野公园西北门)与第十三段(马峦山郊野公园西北门-罗氏大屋)的核心区域,这里拥有深圳罕见的低海拔原始次生林,最高峰打鼓岭海拔526米,与东部的七娘山、西部的梧桐山共同构成深圳东部的生态屏障。

(二)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

      行走于马峦山鲲鹏径,目之所及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孕育的独特生态景观:藤蔓缠绕的古树群落、随季节更迭的毛棉杜鹃与深山含笑、隐藏于密林间的珍稀兰科植物,以及超过200种鸟类构成的“空中交响乐团”。2022年夏季,徒步者在手作步道旁发现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足迹,印证了这片山林作为“都市绿洲”的生态价值。

二、历史人文层积:从客家村落到大湾区记忆

(一)客家人迁徙的时空切片

      马峦山脚散落着庚子首义旧址罗氏大屋、马峦村古围屋等客家文化遗产。清康熙年间,客家人为避战乱迁居于此,利用山间溪流开垦梯田,形成“山-田-村-林”的复合聚落体系。鲲鹏径第十三段特别设计的“坪山全域自然博物”路线,将碧岭瀑布群与庚子首义纪念馆串联,让徒步者在自然景观中触摸历史脉络。

(二)现代城市的生态觉醒

      20世纪末,深圳城市化浪潮曾威胁马峦山的原始生态。2018年,坪山区划定生态红线,拆除违建并启动“零水泥”手作步道建设。如今,鲲鹏径马峦山段采用“三零原则”(水泥铺装零增长、生态资源零损失、自然环境零冲击),用木桩台阶与碎石铺就的步道,既保留荒野气息,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徒步者的多维体验:身体挑战与心灵疗愈

(一)线路解析:从野性攀爬到诗意漫行

第十二段(谭仙公庙-马峦山郊野公园西北门)

      全长20公里,累计爬升1012米,需6-10小时完成。起点谭仙公庙传说明代道士谭峭在此羽化,沿山脊线向东,途经梅沙尖(753米)、打鼓嶂等险峰。登顶后360度全景视野可西瞰盐田港集装箱矩阵,东眺大鹏湾碧波万顷,被户外博主称为“山海观景台”。

第十三段(马峦山郊野公园西北门-罗氏大屋)

        10.5公里路程以文化探秘为主题,穿越碧岭瀑布群、梅亭古驿道,最终抵达庚子首义旧址。春季山花烂漫时,瀑布水量充沛,形成“七叠泉”奇观;秋季则可沿“乡土植物步道”辨识岭南药用植物。

(二)五感沉浸: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馈赠

- 视觉盛宴:梅沙尖顶部的火山岩柱状节理与海蚀地貌交织,构成地质教科书般的奇观; 

- 听觉记忆:竹林风涛、瀑布轰鸣与远处货轮汽笛声形成奇特混响; 

- 味觉乡愁:山顶农家乐的柴火窑鸡与客家酿豆腐,成为徒步者必尝的“能量补给站”。

四、挑战与攻略:如何征服这条山海走廊

(一)体能准备与技术要点

- 难度分级:第十二段被评定为(高难度),需应对陡峭土坡与裸露岩壁;第十三段(中等),适合家庭亲子游; 

- 装备建议:防滑登山鞋、登山杖为必需品,雨季需备冲锋衣应对突降阵雨。

(二)智慧徒步指南

1. 交通接驳: 

  - 起点:地铁8号线盐田路站转公交至“谭仙公庙”站; 

  - 终点:公交M479路直达罗氏大屋; 

2. 安全警示:梅沙尖部分路段无护栏,需远离悬崖边缘;夏季需防中暑与蛇虫; 

3. 生态公约:铁岗水库段属一级水源保护区,禁止露营与野炊。

五、超越路径:鲲鹏径的文化隐喻与城市精神

(一)庄周哲学的现代演绎

    “鲲鹏”之名源自《逍遥游》,暗合深圳从渔村(鲲)到国际化都市(鹏)的蜕变。马峦山段恰似鹏鸟振翅时掀起的山海波澜,其“通山达海贯城”的特质,成为深圳“敢闯敢试”精神的地理注脚。

(二)都市文明的生态反思

      当全球超大城市普遍陷入“生态赤字”,鲲鹏径的实践提供了一种新范式:通过最小干预的步道系统,将破碎化的生态斑块重新串联。2025年深圳户外运动季数据显示,马峦山段徒步人数同比增加40%,证明都市人正在重新定义“幸福”的内涵——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与之共生。

结语:走向山海的永恒朝圣

      马峦山鲲鹏径的每一块岩石都在诉说着地质年代的沧桑,每一段步道都在见证着人与自然的和解。当夕阳将山海染成金色,徒步者站在梅沙尖眺望远方,看到的不仅是深圳湾的璀璨灯火,更是一座城市对生态文明的虔诚朝圣。这条路径,终将成为大湾区留给未来的一份绿色遗产——它告诉我们,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让每个生命都能在山水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栖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