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7-07-01
“爱是有所附丽的”
“爱是有所附丽的”,是鲁迅的《伤逝》中所提出的另一个有现实意义的观点。鲁迅在他的书中教诲我们:“不要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人生的意义全部疏忽。人生的第一意义便是生活。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生活”与“活着”在此被鲁迅严格地划分了界限。
爱、生活、活着三者之间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人首先要活着,才能讲生活,有了生活才能再讲爱情。“生活”要附丽于“活着”之上,“爱”要附丽于“生活”之上。我的理解是:“生活”与“活着”的区别,在于“生活”有精神层面的追求在其中,而“活着”则仅仅是维持人的生命,它仅停留在物质的层面。仅仅“活着”,爱情是会死亡的,因为爱情的生命力在于新鲜和浪漫,在于精神上的幸福感觉。爱情是纯精神的,它在人的精神世界中是游移不定的,没有任何物质的东西可以留住它游移不定的步伐,唯有靠精神上的相吸、相悦、相补来留住它、牵引它。因此,鲁迅说“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生活”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界限,动物也可以“活着”,但是动物是不可能有“生活”的。
在“生活”的精神层面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有让我们的创造力发挥出来的基础。这个基础不仅仅是可以展现人的精神追求和成就,而且还是人获取生存物质的途径。仅仅“活着”,爱情会死亡。因为,没有“活着”的物质条件,爱情是没有出路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爱情不能当饭吃,当水喝。没有了能满足每天三餐的饭和水,爱情就成了一种奢侈品。这个“基础”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工作和事业的基地,是我们进行精神耕耘的田园。因此说,女性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基地,放弃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就没有了“生活”的依托,爱情的生命力也就不会长久了。
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活跃跳动的、渴求发展的,不那么安稳的世界,如果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精神难以共鸣,势必影响夫妻感情的发展。找一个生活伴侣容易,找一个生命的伴侣却难于上青天。生命的伴侣要求的不仅是在生活中相互扶助、相依为命,而且要求在精神上也要能够做到相互依靠,相互愉悦。由此可见,男女双方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共鸣在维系爱情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