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志强: 语文学科的“论理”,尚未达到对其进行批判的层次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面是张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只看上面第一张图所出现的问题(注:打引号的词都是图片上的原词的引用):

1,所用的“研究”一词,就是对作者明确否定的“工具性”的肯定。因为,只要用“研究”,这个词自身的意思必定涉及到对象。所以,“研究”一词已经暗示了它有对一个有待认识的对象有待认识,这种思路,恰恰“工具性”的意识。因为作为“工具性”,起自身就有对象性。所以,既然要否定“工具性”,就绝不能用“研究”一词,只要用了,就不自觉地把承认了“工具性”,再说一遍,因为“工具性”一词就有有待被认识的意思存在着。

2,“语言现象”,这个范畴内的东西是可以把握住的,因为“现象”一词,就已经承认对象是可被观察和认识,所以,它可以拿来“研究”,也就是说,作为现象呈现的东西,就是能被你认识的对象,然而,既然提出这个概念,又在这个概念的范畴内再去否定“工具性”,这又如何解释呢?不能既反着“工具性”,语句里又在不自觉地承认了它。

3,关于“科学化”这个用词。既然用“科学化”这个词,就别用“文学艺术”这个词,这二者是本质对立的,“科学”这个概念,你只要一用,潜在的意思就必定出现,这个潜在的意思是:可量化、受逻辑规定、必须具备必然性。试问,有被科学可量化、逻辑所规定的“文学艺术”么?再者,到底是“汉语测试”还是“语文测试”?真把学生当外国人了,还“汉语测试”?前后所用概念都不一样,还提什么“不二法门”。就算其它的都不提了,我就想问问,这文学艺术和科学,两个领域能放在一个层次上谈么?还要用科学考查。

综上,作者寥寥几行文字,就把自己明确反对的“工具性”连续赞了数次。

在第一段后几行中,语词安排也有很随意的地方,例如:“呈现者”“命名者”这两个语词的顺序问题;把人类语言的一些特征用“端赖”一词专门给了“汉语”,造成种属关系出现问题的问题————凡是语言,就有那特征,不知道?。。。。。。。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所以,语文人的论理意识和水平尚处在初级层次,语文领域的所有问题还远未达到能被批判的资格。语文人,什么时候能说胡话,只要不是一本正经地说胡话,那就离有资格被批判不太远了。

所以,下面几张图片里的语句,就不再说啦。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我在简书上写的第一篇文章。 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因为它是宝贝女儿过的人生的第一个儿童节。七个多月大的宝宝也...
    真够意思阅读 5,546评论 55 33
  • 1. 小时候因为很喜欢写粉笔字,所以我希望自己长大后可以成为一名教师。上初中开始,就很抵触大人们说:以后考大学就考...
    赵七喜阅读 3,301评论 2 6
  • 每个新生儿的出世,作为父母都是无比的开心与幸福,据相关研究显示,新生宝宝不但拥有卓越的视听能力,而且其模仿与记忆能...
    duoduo111阅读 4,761评论 0 0
  • 来源:企业管理 世界上最容易成功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傻子,一种是疯子,傻子是会去相信的人,而疯子是会去行动的人。 1、...
    万事从容阅读 1,748评论 0 0
  •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 New York is 3 hours ahead of California, ...
    ywhl阅读 3,134评论 9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