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每天中午在中央八套重播,我又看了一遍,看的很投入,暂时忘记了疫情带来的焦虑。看着电视剧,很自然地想到了原著,我是20多年前看的小说,当时看书的情景我记得非常清楚,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心里堵得难受,眼泪就流了出来,看着书里的情节,很自然地和主人公的命运发生了共情。记得还没有看完,侄儿就迫不及待地想看,我匆匆地看完了之后,就给他留在了家里。这么多年过去了,书还在吗?我打电话问侄儿,他说看完以后被爸爸(我哥哥)看零散了。我听后心想:那是要怎样地看才能把书看零散啊?便打电话向哥哥求证,哥哥笑了笑说,时间太久了,记不得了。并告诉我,他也非常喜欢这部小说,目前也在重看这部电视剧。
记得第一次知道路遥及《平凡的世界》,是从一篇文章《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开始的。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创作完《人生》获奖后,为了突破自己,进而去创作《平凡的世界》的经历过程,是《平凡的世界》的创作随笔,记录了作者历经艰辛痛苦、十年磨一剑、成功创作《平凡的世界》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和感情经历。
路遥在《人生》创作成功后,并没有满足取得的成绩,而是想追求更高目标,准备在四十岁之前写一部百万巨著。于是开始了准备写作《平凡的世界》。他写这部小说前后花了六年时间,前三年是准备材料阶段。三年里,他翻遍了1975 —1985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光明日报,山西日报等,读了100多部长篇小说,并研究它的结构。
他没日没夜看报纸,做笔记,导致 “眼角糊着眼屎,手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后掌继续翻阅”;构思时经常苦思冥想,“走路、吃饭、大小便,甚至在梦中,都会迷失在某种纷乱的思绪中”。
路遥的创作生活,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习惯于凌晨两点到三点入睡,午饭前一个钟头起床,才开始他的早晨。在《平凡的世界》写作过程中,他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这也是书名由来。
为了写作,他几乎过着封闭的生活,把自己关在一个偏僻的煤矿的小屋里,“写作整个地进入狂热状态”,有时候累得连头也抬不起来,甚至吐血。最后,他几乎无力坐起,只能碰半躺在桌面上写着身子,勉强用笔写,这时他几乎不用体力,而是完全凭着精神的力量在支撑着最后的工作,以生命为赌注再创作。为了约束自己的意愿,他每天给自己规定任务,完不成就不上床休息。有段时间,一只老鼠成为了这个孤独世界里他唯一的伙伴。
当最终完稿一刻,路遥的身体完全垮了。舌头像黑炭一般成为黑的,原来“像牛一样的身体”,现在连路都几乎走不成了,两鬓竟然有了那么多的白发,整个脸苍老得像个老人,皱纹横七竖八,而且憔悴不堪。
“在很大的意义上,这已经不纯粹是在完成一部书,而是在完成自己的人生”。路遥如是说。
正因如此,这部小说一经出版,便引起了轰动,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最終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2015年拍成了电视剧后,收视率曾一度创下新高。
去年冬天,中央电视台《故事里的中国》的导演田沁鑫把这个故事搬上了舞台,看的时候我又一次心绪难平。她说:“我们在排练的时候,都要把排练的想法拿到路遥的雕塑前去和他对话,去征询他的意见。拍完之后,又到他的墓前演给他看,问他是否满意。”
记得曾经问过侄儿,这部书让他最感动的是什么?他说:“我最大印象的是孙少平自强不息、向上的精神,他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对我触动很大。”
前几天,侄女来电话和我聊天,又谈起了这部书,她兴奋地告诉我:“这本书我也看了,当时我哥看完以后留给了我,我看的时候边看边哭,看完之后,我深深地被孙少平感动了,我发誓要努力改变命运。” 之后她又告诉我,前段时间她女儿的学校让上报妈妈最感动的一本书,她写的就是《平凡的世界》。
人们常说,伟大的作品就像时代的眼睛一样,我们可以通过这双眼睛看到时代,看到自己,看到一切。《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双眼睛,它影响了我们家两代人。我准备再买一套《平凡的世界》,再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