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觉已经独自生活了将近三年。
从一个稚气未脱胆小拘谨的实习生,变成稳妥得体的职场人。
每天一睁眼就要挤地铁,乘公交,打卡加班,租过很多个房子,搬过很多次家,见过许多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一边感慨00后异军突起,一边继续往前赶。
没什么为难,只不过是大片的安静让人很不习惯。
独自去看电影,独自去图书馆,独自走过北风呼啸的大街小巷,逛景点的时候只能用前置摄像头拍照留念。
如果觉得孤独,那就约上朋友,还是同样的项目,下周再来一遍。
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是感觉不到孤独的。
我前几天来了北京(是的,我又来了,而且不走了),周末跟朋友面基,一起去前门吃了烤鸭,三里屯喝了奶茶,还拍了好多张照片。
镜头里一个个看起来幸福洋溢,但是也许每个人都有不能与外人诉说的欢喜和哀愁。
其实一个人生活最难捱的,是吃饭这件小事。
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就打开外卖软件把昨天的再点一次。
还是很希望能有人一起吃饭的。一起出门,看形形色色的人群,而不是在凌乱的出租屋,一次性收拾掉两米高的外卖盒。
还是希望谈场恋爱的。
在周五的晚上和他手牵手去楼下的烧烤店。两个人点上几串烤串,在熊熊火力下,生肉滋滋作响,烤熟后蘸足料一口吃掉,再来一杯冰镇酸梅汤。
恋人坐在一起吃饭,是令人身心愉悦的事情。哪怕到711来一份炭烧鸡排和关东煮,边走边吃,都让人觉得活着可真好。
不怕过号,不怕嘴角沾了米粒,不在乎大嚼特嚼的样子不够淑女。
在心上人面前,有千种妥帖,百种相宜,怎么放飞自己都很得体。
《喜欢你》里,总裁对小女孩说,「吃饭这么私密的事情,怎么可以和别人一起。」一如《重庆森林》中金城武说,「跑步这么私人的事,怎么可以随便跑给别人看。」
可主角们还是会和有眼缘的女孩一起吃饭,失恋后在别人面前一圈圈跑步。
有了男朋友,吃饭不再是将就着饱腹,而是变成了一件要紧事。
大手牵小手,一起吃海鲜饭,杂粮饭,大肘子,部队火锅,寿司意面,虾仁水饺,麻辣香锅,过桥米线。
从一个体重不过百的瘦子(是我)变成一个肚腩肉肉的好胃口女孩。
也许他会在周末做三明治,用橘瓣、蓝莓和龙眼干摆出可爱的造型。或者两人一起绕远路去家乐福选购食材,煮一锅娃娃菜炖豆腐。
两人在厨房里拾掇,开火煮汤,关火装盘。
想想就无比踏实。
一个人呆久了,会格外怀念家的餐桌。
是的,我来北京还没有一个星期,就已经开始想家了。
从小都不是一个对吃饭感兴趣的人,直到上大学之前,都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感觉。
这大概得益于我那精明能干的母亲,她总能很好的平衡工作与生活,照料家庭,为一日三餐倾注无限的热情与温柔。
当同龄人都在食堂或者街边的小饭馆里吃饭的时候,家中总有一盏为我亮着的灯。热气腾腾的家常菜,软软的毛绒拖鞋,饭桌上的汤冒着热气。
妈妈有时候会炖一锅软烂的红烧肉,肥瘦相间,敦实饱足。都说药补不如食补,暑假在家吃上一个月,发如乌煅,气色由内而外的红润。《舌尖上的中国2》里那碗陪读母亲给孩子做的红烧肉,也不过如此吧。
有时是丸子汤。要买了上好的瘦肉剁馅,然后团成大小相同的圆子,搭上菜心、鹌鹑蛋和粉丝,氤氲着热气出锅。
猪脚也非常受欢迎。一定要去菜市场上买农家纯天然土猪肉,而不是商业饲养宰杀的猪肉。蹄花汤煮烂后,用筷子轻轻一戳,筋骨就分离开来。趁热喝一碗,浑身都暖暖的。肉质细腻,汁浓味厚,人间美味。
最具有乡愁意味的食物是煎鱼块。外焦里嫩,无骨少刺,外层金黄,咬一口,肉白胜雪。
或者炖鱼头汤,放上冬瓜和调料,把汤熬成白色,等鱼汤冷却凝固就会结一层鱼冻,小孩很喜欢。
挑选食材是有讲究的。妈妈是当季的食物的拥趸,大清早菜农挑着蔬菜进了城,他们没有固定摊位,挑着担子挎着篮子就摆上了。要选这些蔬菜,鲜脆可口,买回去包甜包好吃。
还有豆浆、花生汁、灌香肠、萝卜馅饼、羊肉泡馍、可乐鸡翅、南瓜丝馅饼、白灼西蓝花。
都是很家常的菜,只有远离家乡回味起来,才有这浓浓的乡愁。
今晚下班回来,经过高架桥。这里的景色和三年前一模一样,但是经过这儿的心境已经成熟了不少。
华灯初上,寒风凛冽。我裹紧了围巾,慢慢往回走,打算一会儿去喝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
会遇到让人难过脆弱的事情。但只要还有口吃的,日子好像也没那么难熬。
如果说,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大概就只有筷子了。
还是要一个人生活,还是要与世界和解。
远方的你,记得照顾好自己,好好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