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税东中学 九年级语文组 刘芳
“什么才是值得的学习呢?青春年少时,我们将满腔热情奉献给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以期博个光明坦荡的前途,从此人生顺遂。却不知,现实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那些知识并不能教会我们如何提高情商,如何与同事更好地交流,如何辨识生活中的风险……究竟是哪一环出了问题,让我们的学习‘投资’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读这本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资深教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戴维·珀金斯的《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对一些困扰已久的问题有了渐渐清晰的认识:传统教育存在哪些真正致命的问题、什么才是好的学习(全局性理解)、如何打造你的创造力。
一、为何传统教育下的学习总陷于被动
做了多年教师,又做了母亲,对孩子们厌学的现象我真是痛心疾首。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为自己的个人生活、公民生活、职业生活做好准备。既然初衷这么好,那么,究竟是什么阻挡了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的发展道路呢?
这本书里除了分析陈旧的教育惯例带来的消极影响之外,还指出:有三类突出且重要的学习议题阻挡了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之路:学业成就、信息、专业知识。
1.过于关注学业成就,忽略相关性差距
学业成就反映到我们的教育现状,就是最终文凭。小学毕业了吗?大学毕业了吗?在生活实践中,学业成就低,就意味着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挣很少的钱,所以完成学业成就,比如考上好大学成为这个时代孩子们最主要的教育挑战。
但过度关注学业成就却忽略了相关性差距,也就是忽略了我们学到的知识,对生活到底有什么作用?能解决哪些问题?
2.过于关注了解性知识,忽略知识内涵
我们总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获取大量信息,但是,我们究竟需要获取多少信息?
“了解”,就意味着需了解表面知识,而不用特别深入地理解。殊不知,这样的学习也有其软肋:
A.知识的内涵远比信息本身更加丰富,而在信息风暴中,知识的内涵很有可能被湮没。
B.掌握大量信息固然很好,但是通过说教的方式获得的信息很容易被遗忘。
C.如今,互联网使得各种事物的信息都唾手可得,这就意味着巨大的记忆性信息库并不像原来那样富有价值。
3.过于强求专业知识,忽略生活相关知识
我们传统教育对专业知识有一种超乎常人想象的执念,总希望学习者可以形成符合他们专业水平的能力。正是在这种要求的驱使下,许多高中学生不得不学习那些他们既不感兴趣、也看不到生活价值的内容。
其实,基础教育应当塑造业余的专家,而非一定要塑造深厚的专业知识。业余的专家能够自信地、正确地、灵活地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4.传统教育结构满足不了世界发展的需求
当今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传统的教育方式始终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传统教育的层级结构是一种迟钝的、不恰当的结构,很难体现当代世界在丰富的信息和交流方面提供的便利,也难以支持今天的学习者在这样的世界中获得远大前程。相反,灵活的网状结构却能够以更具拓展性和生成性的方式来接纳各种机会。
以上问题,正是我们提出“全局性理解”这一概念的原因。
二、什么是好的学习?
书中指出:生动灵活、具有适应性,而且明显是积极主动地理解与我们生活的世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理解,我们称之为“全局性理解”,即“好的学习”。
“全局性理解”这个术语体现出综合、概括的特质,判断一种理解是否具有全局性的标准包括:
1.深刻见解方面:全局性理解应当有助于呈现物理、社会、艺术等不同世界的运转机制。
2.行动方面:全局性理解应当能够指导我们采取有效的专业行动、社会行动、整治行动等。
3.伦理道德方面:全局性理解应当敦促我们变得更有道德观、更有人性、更有同情心、更愿意规范自己的行为。
4.机会方面:全局性理解可能出现在各种场合中,表现为多种不同的重要形式。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全局性理解”呢?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即具有生活价值的问题,因为它们往往既有用,又有启发意义。例如这样提问:
1. 假如不是呢?
作者举了一个数学课堂的例子: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是经过验证的结论。那假如不是三角形,而是四边形呢?假如不是平面三角形呢?相应的法则是否也成立呢?
“假如不是”的问题让学习者能够不受目前直接面对的任务所限制,思考各种不同的情境,并且更进一步探究相关问题。
2.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当人们在不断地重复着一些浅层次讨论的时候,作为一名引导者,这时候需要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引导人们发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人们的思考会越来越深入问题的本质。
三、如何打造你的创造力
这个问题一直是我最关注的,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让有用的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
也许我们已经获得了充分的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但除非能够立刻把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否则这种学习对我们而言仍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教育者必须广泛地把握学习要素的组合,才能使我们的学习为生活做好准备。
2.认识各学科背后的认知方式
全局性理解和开放性问题不止与学科内容有关。而且与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后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关系。所以哪怕你并非某个学科的专家,只要你试图从周围的世界中汲取深刻的见解、行动指导以及伦理道德规范,就可以在概念上理解这些思维方式,并在实践中运用。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像X一样思考”,X可以是科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或类似的专业人士。
3.注重闯荡未来世界所必须的综合能力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普遍重要性的个人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我们称之为综合能力。它更关注人们如何更好地应对自己的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包括家庭角色、工作角色等。如今的工作越来越需要综合能力,只是循规蹈矩已经不足以支持人们保住饭碗。
读这本书,再次提醒我: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时代。信息爆炸、数字化和全球化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复杂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这远远超过了对父辈时代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必须改革,我们必须要知道到底该学什么,该教什么,如何才是真正的学习,从而在实践中改进我们的教育,改善教育现状。
教育者终身学习的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孩子们的学习成长,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会继续阅读古今中外的教育学论著,阅读当今最新的教育学心理学著作,然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