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有个新的行动,就是坚持每天早起步行送哥哥上学。
幼儿园就在小区内,但小区比较大,步行起码得花30分钟吧。平日都是爸爸接送。但哥哥每天起床都是各种不乐意,要么就是赖床不起,要么就是不想上幼儿园,一天的好心情就败在了起床这个事儿上。
于是和哥哥商量: “要不,我们一起跑步去幼儿园?得早点起床,去幼儿园吃早餐”。
“太好了,妈妈! 我就想你送我去,你太需要锻炼身体了!”(明明是希望我送他去,但小家伙却说是为了帮我锻炼身体,好吧~~)
不过,生完二胎后体质确实差了很多,病因就是缺乏锻炼+夜间喂奶睡眠不足+各种琐事耗能,我老早就意识到了,也有些担心(上有老下有下,我可不能倒下啊), 但就是缺乏行动力,于是,腾不出时间照顾自己,便有了时间生病。
早起,送哥哥上学,正好解决了哥哥赖床的问题,也给了我一个锻炼的硬性机会!
行动起来!行动起来!行动起来! 自从接触心理学,我真的明显感到自己正念了不少。那些焦虑啊,郁闷啊,都见鬼去了~~
【第一天】
我们选择了走正道,那是一条直路。我出门时戴了个耳机听晨间导读,哥哥紧紧跟随,出发的时间有点晚,我的脚步不由得放快。
“妈妈,你快过来。我看到大公鸡了”。听到哥哥的声音,我一回头,哥哥已经落在后面好远了。
“快点走啦,我们要迟到了,赶不上早餐的。” 我有点急了,声音中带着催促。
哥哥似乎不为所动,依然停留在原地等我去看他的发现。转念间,我突然意识到当下冲突的出现,我只顾着赶紧将哥哥送去学校,却没有看到他发现新事物并希望和妈妈一同分享的需要。
我转身跑过去,顺着小朋友手指的方向,对着石头上的大公鸡挥挥手说:Good morning, rooster. 小朋友也乐了,一个长句子从嘴里跑出来:Good morning, rooster. Good morning ,mommy. Good morning, dog. Good morning, flower. 然后我们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段短暂的旅程,我更加深刻领悟到了“慢一点,再慢一点。”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是在牺牲自己,陪伴孩子。我们常常催促孩子,却忘记了我们是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即使陪着孩子也是身在心不在,而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全身心陪伴的妈妈,随时可以停下来倾听他的妈妈。
【第二天】
吸取了昨天的经验,我们特意将出发时间提前了10分钟。(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哈哈~)
这次,我特意关掉流量,不带耳机,全身心陪哥哥跑步。一路上,哥哥欢声笑语,左顾右盼,跟我分享幼儿园里的故事。
“妈妈,我们班上有个小朋友叫***, 但我跟他不是好朋友”。
“哦?那是为什么呢”? (我表现出好奇)
“因为他总是打人,还把我们的书撕坏了,太调皮了。” (看来孩子开始因为一些事件在给他人贴标签了。)
“哦,这个小朋友,他有别的好朋友吗?” (我没有评价,也不给建议,更没有反驳)
“他有几个好朋友,都是喜欢打人的男孩子。”
“你有没有观察过,他们在一起还会做哪些别的事呢?”(尝试启发他聚焦于他人的优点)
“我想一下~~对了,他们喜欢在一起踢足球,他们踢足球很厉害的。” (观察到小家伙说这番话的时候,语气不那么激动了,多了几丝兴奋)
“哇,我也好想去看看他们是怎么踢足球的,踢足球是需要很多练习的哦。他们平常踢足球肯定要很认真才能踢得好吧。”
听到妈妈竟然对班上最调皮捣蛋的小朋友表示兴趣,进行赞美。哥哥陷入了沉默。
我趁热打铁:“如果这个小朋友不打人,不撕书,你会愿意和他做好朋友吗?‘
“愿意” (孩子内心都住着一个向善向上的天使)
“你想想,他们为什么要打人,撕书呢” (我想引导他去看到他人行为背后的感受和动机)
“可能是他们心情不好发脾气吧”
“嗯,我觉得有可能,发脾气伤害别人也会伤害到自己,他们可能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你有更好的办法帮助他们吗?”
“有了”。哥哥灵光一现:“我会跟他们说,你生气的时候就去冷静太空冷静一下”。 (这个想法来源于正面管教的一个绘本《杰瑞的冷静太空》,为此,我们还在家里搞了个宇宙太空飞船的帐篷,那个地方也成为了我们家很棒的一个私密空间。
“你这个想法真的太棒了!我觉得他们一定会很好奇的。那下次你就去试试这样做吧”。我竖起大拇指给了哥哥一个大大的赞。
哥哥顿时信心爆棚,刚才还嘟嘴抱怨的表情一下子变成了大写的开心。
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
这一天,我在尝试如何帮助孩子区分“我们是我们,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问题”,也许孩子也会有困惑:我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但这都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看待一个人,如何聚焦于一个人的闪光点。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2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从现在开始,我要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美好的种子,待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三天】
一早起来,我有些忐忑
因为想起头一天晚上,哥哥对我说的话:“妈妈,明天我们走另一条小道去学校吧”。而且我当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谁知道我当时在想什么,一定是被“正念的奇迹”蒙住了眼~~我对自己是个路痴深信不疑,为此我一直不去考驾照也是跟我的认知和信念有关。小区里很多小道弯弯曲曲,一不小心就绕进去走不出来,之前我有过几次尴尬的经历,所以后来索性走光明大道,轻松不费脑。但现在骑虎难下,答应了哥哥的事,不做会让他失望和鄙视的。尽管老公给我指了一条捷径,但要亲自实践的人还是我自己啊。一路上,哥哥似乎异常兴奋,小路左边是住宅区,右边临湖,郁郁葱葱的大树交相辉映, 鸟语花香,让人沉醉,草地上停下来栖息的小鸟, 别人家池塘里灵动的金鱼、笼子里的鹦鹉,正在喔喔叫的公鸡,还有鸽子,乃至路边上造型不一的大石头,都被小家伙发现个遍。有个老伯在湖里抓了个满是淤泥的王八,小家伙盯着都不想走了。我也被他感染,停下来和他一起欣赏。就这样,绕到要拐弯的小道,我凭直觉走了进去,哥哥有些担心我走错,不断地和我确认,途中确实也饶了一下,但凭借破狂信念的支撑,很快就绕出来了。
看来,我深信不疑的关于自己是路痴的真相不过是我头脑加工的产物。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第四天】
关于认知破框,依然还有一些困惑,继续把问题揣在怀里一边思考一边上路。
又到了周五,哥哥心情好惬意,继续走小路,今天是尝试另一条小路。有了昨天的成功体验,我心情也轻松好多了,果然,就找到了老公昨天说的那条捷径。
原来,我一直以为的“我不能” 其实通过尝试,行动,也就变成了“我能”。
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奇迹。
见证奇迹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大地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