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勔上朝归来,举起刚刚被宋徽宗赵佶握过的手,逢人便夸耀皇帝的恩宠,惟恐知道的人不够多,又在这只手臂绕上黄罗,与人见面作揖时“此臂不举”。
这时正是靖康之变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而擅长溜须拍马、迎合上意的朱勔却仍深得徽宗宠幸,东南地区的刺史、郡守大多是他的爪牙。他的兄弟、侄儿辈,很多都与帝王家结成姻亲,全家显贵,权势如日中天。
二十年前,朱勔和他的父亲朱冲还只是在苏州市井间混着,正逢权相蔡京贬居杭州,想在苏州修建一座寺庙,有个和尚推荐了朱冲。
没几日,精明能干的朱冲便搜集大木数千根送来,蔡京很满意。朱勔父子从此攀附上了蔡京。
次年蔡京奉诏还京时,把朱冲父子一起带了回去,并给他们搞了个假军籍,冒充军功做了官。
宋徽宗喜欢奇花异石,蔡京让朱冲父子觅宝,不久朱勔献上三株奇异的黄杨。趁着龙颜大悦之际,蔡京把朱勔引荐给了徽宗。
1105年,宋徽宗要在汴京建艮岳,专门在苏州设“应奉局”,由朱勔掌管,朱家父子处心积虑,搜求奇花异石,用船运入汴京,以供皇上造园之需,史称“花石纲”。
苏州的太湖盛产太湖石,太湖水石是石灰岩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
苏州人很早就有玩赏太湖石的情趣,凡是造园,苏州人家总要觅一些玲 珑剔透的湖石置于园中,造园四大要素叠山、理水、建筑、花木中,漂亮的石头居首。
公元825年,白居易来到苏州担任刺史,彗眼识珠,发现了太湖石的佳妙,数度赋诗吟诵。次年离任之时,带回数峰太湖石裝点自己洛阳的园林。
白居易在公元843年写下《太湖石记》,这是史上首篇系統讲述如何品赏太湖石的佳作。
文人赏石之风历久不衰,作为艺术家的宋徽宗,对太湖石更是爱若至宝。
朱勔父子倚仗着皇帝的恩宠,在苏州城乡大量采集太湖石、灵璧石及奇卉异木,百姓家中凡是有一石一木堪作玩物,朱勔就带着兵士直冲进去,封条充公。
当时的苏州人深受其害,家里稍有佳物就被强行移走。《宋史》中说,很多中等人家,都在朱勔的搜掠中破产,甚至到卖儿卖女的程度。
朱勔征用官民船只,把搜刮来的奇珍异宝,运往京城,运送时往往拆墙破屋、舳舻相衔,每十船组成一纲,“花石纲”运送船队往来于淮水汴水之上。
《宋史》中说,船队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
朱勔假借采集之名,搜刮民脂民膏,一时暴富,家中田地达到三十万亩。
朱家位于苏州城中孙老桥处的老宅,名叫“同乐园”。朱勔假借天子诏书之名,声称凡是孙老桥东西地产、房屋,都由天子赐给自己了,命令居住此处的近百户人家,限五日之内迁走。
一时,孙老桥周边,郡吏逼逐,百姓号哭于道路。
扩建后的朱家同乐园面积很大,珍木异石,崇台绕榭,规模豪华,成为当时名园。园中奇珍异宝,均为朱家父子搜刮而来。
朱勔的搜刮太过分,连蔡京也看不过了,向徽宗讲起“花石纲”太过扰民了,于是徽宗暂停了花石纲,朱勔才稍有收敛。
徽宗喜欢花石竹木,朱勔又故态复萌,指挥应奉局把魔爪伸向江南盛产竹木之地。
家住浙江淳安西北睦州青溪县的方腊,家有漆园,被应奉局残酷压榨,一怒之下揭竿而起,理由就是朱勔。
由于御史弹 劾,徽宗撤了朱家父子的职,但是平定方腊起义之后,徽宗很快再次起用朱勔。每次见面常常握着朱勔的手,亲亲热热地说话。
得意的朱勔在锦袍上绣上金手印,告诉别人,徽宗常常握他的手臂。有时从内宫饮酒归来,他又用黄帛缠臂,与人打招呼时,一条手臂不动,说这只胳膊刚刚被皇帝拍过。
恶人的美梦很快被打破,1126年10月,金兵包抄开封,宋徽宗匆忙让位于宋钦宗赵桓,带着蔡京、朱勔父子逃到镇江,本想逃往苏州朱勔的老巢避难。后来因为金兵未克开封就退兵了,他们又回到了朝廷。
因为朝野同声要求诛杀“六贼”,宋钦宗削去了朱家父子的官位,并将他们流放,后又下诏中途处死,没收家产。
消息传到苏州,积怨已久的人们冲进朱家,把同乐园抢砸一空。
据说朱家后人被罚入贱籍,迁居虎丘,世世代代以养花为生。而同乐园消失之处留下了一个“朱家园”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