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到了一篇文章《买一手腾讯究竟有多难?》,自己感觉特别过瘾。作者首先分析了在一二级投资市场上面能够赚到的钱的类型,然后具体到腾讯的十三年成长上,分析投资者能够赚到的钱是来自哪里的,最后深度剖析人们不能在股权价格成长中挣钱的原因。整篇文章思路很清晰,一气呵成,让人读完之后豁然开朗。
其实文章中的腾讯股权资产,是可以换成很多其他资产的:比特币,亚马逊,阿里巴巴,甚至美股整体,等等。为什么?因为这些资产的价格特点是:在前期或被投资者所低估,在其增长的过程中也是经历了许多的上上下下。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这一点:整体还是在向上增长的状态。
对,这个“增长”,其实是最重要的一点。
为什么买一手高成长率的资产这么难?
《买》的作者指出了四个心魔:
- 喜欢看图说话
- 喜欢锚定一个过去的数字
- 过度自信
- 惯性低估复利的威力
在这四个心魔中,第1个和第2个可以分成一类,它们都是人们不去分析公司的成长性、产业环境、行业地位等等因素,而偷懒只是去看股票价格的历史曲线。更有甚者,每天看当日价格的波动,让自己的心情随着价格涨跌而或喜或悲。
这本质上都是行为被人类的本能所驱使,因为人的本质就是喜欢确定性,而厌恶和惧怕不确定。那么一支股票的价格上涨到一个水平之后,产生的价格曲线就是一个确定的东西,而这家公司的未来涨势、盈利状况、行业发展等等,都是需要花大量精力去分析,而且有极大不确定性的东西。那么屈从人类本能的话,自然会将精力放到确定的价格曲线上。但是就跟天天分析彩票数值的人永远也中不了大奖一样,天天分析股票价格曲线是无法预测到公司成长性的,因为价格曲线只是公司成长的结果和外部表现。而且分析股票价格曲线也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就是不敢购买高成长性的股票了。因为价格上的对比,让处在价格高点的股票“显得很贵”,但是正像《买》的作者说的那样“创新高,从来都不是停止上涨的理由”,“贵不贵,根本不是和过去的数字相比较的,它永远是和未来的现金流进行比较”。
那么未来的现金流怎么知道?就是通过分析公司的成长性、内部实力和外部环境等等因素,全面估算之后得到的让自己信服的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只属于你自己,因为是你自己充分分析之后得到的,那么想要更接近于真实情况的话,就需要自己更大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以及在现实中的不断实践。
第3个和第4个心魔可以放在一类,说明了人类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对自己特别有信心,但是低估外界的力量。在投资中,人们特别容易忽略的就是复利的作用。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人们最希望的就是能在几年内让自己的资产财富“翻几倍”,一蹴而就。但是这种几年内翻几倍的事情,是没有操作性的,是没法在具体的投资行为中得到实践的。就像对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说,“你要给我十二年之后上清华”,这是一个很好的目标,也会让人很有信心,但是没有可执行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具体化到每一天每一个月的行动中。这就是复利的作用。
“腾讯过去13年,股价上涨450倍,对应的年化收益率是60%;过去7年,腾讯股价上涨10倍,对应的年化收益率是38%。”而被大家奉为股神的巴菲特,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年化收益率是20%左右。这个“朴实无华”的年化收益率,就给了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们不再浮躁,不再总是去看那个飘渺的“翻几倍”,而是把重心放到每一年的增长上。正如查理芒格所说“明白了复利作用的威力和了解了想要取得它的难度状况,就是认识其他投资事项的开端”。
我们应该怎么做?
《买》里面提到,我们普通投资者在二级市场里面赚到的钱,可以大致分为四种:
- 赚成长的钱
- 赚博傻的钱
- 赚理解偏差的钱
- 赚市场情绪的钱
赚博傻的钱,是一种博弈,这个是不需要耐心,但是普通投资者比较难实现;剩下的赚成长、理解偏差、市场情绪的钱,都是需要在对公司的系统全面分析之后,抱准不放,有耐心地通过各种市场的考验之后才能赚到的钱。这样我们在经济危机到来了之后才能承受波动,大量买入优秀资产;在市场和其他投资者对公司低估的时候才能低价买入;在别人都在自以为是的时候自己平静冷静分析现状,根据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之后,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个“决策”是什么呢?就是找到具有相对比较大的“增长”能力的公司。然后利用复利的力量,让这家公司在相对长的“增长”中为我们提供每年10%以上的增长,在长期实现我们“翻几倍”的目标。并且克服我们与生俱来的人类本能,去拥抱不确定性,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在实践中让自己的寻找成长性公司的能力每日剧增,而不再去单单关注那个不断波动的价格曲线。
这样去努力,让“买一手XX”不再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