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组~橙子6699

原文: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随意行善吗?显然不能,因为你想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靠着影响他人而给自己带来快乐,这几乎肯定是不对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影响到了他人而未经他人允许。之所以多数人认为这一行为没问题,是因为我们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缺世俗资源的一方,于是才对他人“施”的这个行为的需求更大,对获得世俗资源这件事也更能感同身受。

但其实关心也好,行善也罢,在对方没有提出明确请求的时候,仅仅是我们自己有意愿。而在我们关心或帮助完他人之后,对方是否真的得益或得到了对方想要的益尚且不知,我们自己是肯定先得了益的,因为遂了自己的心愿。所以我们在判断的时候,得看清真正的受益者是谁,而不该先假定对方必然受益。

不恰当的、不顾他人意愿的行善,就是作恶。很多人在行善时遇到对方不领情的情况,都会迸出对方“不识好歹”的想法,虽然不会说出口,但其实仅是想想,就已经不是行善,而是作恶了。你想想,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快乐,强行与他自以为的别人的快乐绑在一起,当发现两者并不一致的时候,竟然不立足反省自己,反而用偏见去看待和鄙视对方,这不是作恶,又是什么呢?

I便签: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有不经过别人允许,就“对别人好”的时候,无论别人是否需要,一股脑把我们认为好的东西或者思想扔给别人,没有考虑过接受我的心情,处境和别人是否需要。觉得只要我给了,我付出了,我就是很正确的,很值得别人接受和感恩的。其实我们所谓的“为了别人”的付出,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内心的意愿和虚荣。对正真需要的人没有帮助,或者对需要帮助的人,最需要帮助之处,没有涉及。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和情感的绑架。所以我们在今后有“为别人好”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要先思考一下,我们现在这种做法,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意愿,还是真的是别人愿意接受?这些是别人所需要和期待的吗?如果不能得到肯定的答复,那么我们应该先沟通。通过沟通来了解别人的需求。

A1便签:

        讲到扶贫,以前的扶贫都很简单和单一,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也许是合适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扶贫工作也有了巨大变化,所以我们才提倡“精准扶贫”。这个在我们这几年的扶贫工作中感受特别深。什么才是别人真正需要的,只有了解别人真正的需求,我们在扶贫工作中才能做到不能浪费国家资源,又能满足被帮助者们的需求。把扶贫工作的效率提高,意义加深。

A2便签:

        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就是教育孩子。动不动我们就爱说:“我是为了你”。所以,在今后,我在想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好”的时候,我需要马上停止,然后想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真的是恰当的?是否真的是孩子需要的?我是不是只能这样做?可不可以有别的方式方法来实现?或者我是不是需要和孩子沟通一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