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偶然在沙发上小坐,正碰上纪录频道播一个美国纪录片《起点》,纪录了几个参加美国青少年芭蕾舞大赛的孩子习舞的过程,一下子就看进去了。
芭蕾舞的残酷与优雅人所共知,但舞者的世界究竟怎样,对于普通人来说,完全是陌生之域。
片子纪录了六个孩子,年龄分别是11岁、14岁、16岁、17岁。他们要参加的大赛在世界久负盛名,每一年,来自全球的五千名9至20岁的舞者参赛,但只有300到400人可以进入在纽约举行的总决赛,只有最幸运又最优秀的极少数人可以获得奖金,获得更好的深造机会,年龄稍大的舞者,在工作机会越来越少的背景下可能会幸运地得到进入舞团的工作机会。
六个孩子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有的家境优越,父母亲能够为了孩子学习芭蕾更换生活的城市、变动工作。在“一切为了孩子”这点上,中外家长有时并无不同。就如前两天央视新闻中出现的辛辛纳提市的家长们,提前多日在雪地里搭帐蓬露宿,只为了给孩子排队报名上教育资源优质的公立学校。
有的家长几乎是中国家长,不仅接、送、陪练,还有些包办替代孩子的强迫症,有个男孩和姐姐一起学习芭蕾,却既没有姐姐的先天禀赋又没有姐姐对芭蕾的痴迷,结束学习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但当男孩决定不再学习时,他妈妈居然那么痛苦难过。纪录片的最后,这个妈妈给离开芭蕾的这个小男孩选择了大量的参考书,因为小男孩不能以芭蕾为特长向长春藤学校进发了,所以妈妈为他另觅途径。这个妈妈为孩子选择的路似乎正是绝大多数中国家长为孩子选择的路,千方百计地要孩子念名校。小男孩活泼开朗,学芭蕾时妈妈给他压腿,他头上都是汗滴也配合得很好,想来能够胜任他妈妈对孩子的高压梦想。
芭蕾也并非仅为富裕家庭的孩子而生,一个塞浦路斯的黑人女孩,在孤儿院里成长,脖子上长着难看的白癫风,被真正富有爱心的养父母收养,小姑娘的天生身材有点粗壮,养父母为了她的喜好倾尽全力,所以小姑娘很渴望得到一笔奖学金减轻家里的负担。还有一个哥伦比亚来的男孩,一个人来美国学习芭蕾,他母亲曾经学过芭蕾舞,但父母亲送他学芭蕾一是因为他喜欢同时也为了不让他堕落,他的家乡不是个太平的地方,引诱未成年人走上歧路的可能太多。
所有的孩子学习芭蕾,当然都是因为他们特别地喜欢这个。在学习自己喜欢的事物中,他们不断地克服各样的困难。影片有一组镜头专门拍了舞者们的裸露的脚,红的、紫的、青的,全部都是伤痕累累,让人不忍心多看一眼。虽然在此之前早就知道芭蕾的优雅背后必然是这样的残酷,但真正见到了,还是有些不肯接受。黑人女孩参加决赛前,脚受伤了,她把脚泡到了满是冰块的水桶里,小身体都在颤抖。冰水的砭骨之痛,没有经历过的人不能想象,再痛得难以忍受,小姑娘的脚还是在冰水里老实地呆着,梦想的力量照进了现实,也必然会改变现实么?或者说是终将会改变现实?揪着心地看着这个小姑娘走向决赛。
影片纪录的这几个舞者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孩子们不管年龄大小,对于自己正在进行的芭蕾学习,不仅拥有着非凡的热情,更有坚持下去的态度,后者更可能在他们的芭蕾之路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大赛的结局,影片最后让所有的观众都松了一口气,我们所为之提心吊胆的几个孩子都有了很好的收获。真的不愿意看着自己关心的某个人在付出了那么多的辛苦和努力后还面临失败,但就生活本身而言,这种情况其实普遍存在。不过本片只表现到付出努力、追逐梦想、接近梦想。
不知道影片是仅仅只纪录了六个孩子?还是最后只剪辑了这六个成功的孩子?但无论怎样,都要感谢这六个孩子,他们给予了我们很多大人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