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时候,我写了一篇《读个汉语言文学专业,到底是个什么体验》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专业的迷茫和失望。有一部分读者表示理解,但更多的读者表示我对汉语言的认知太狭隘。仔细琢磨,谁说不是呢?
记得刚入学的时候,班主任就向全班说过,诸位想要学好汉语言,就必须记住这三点:一是能写流畅的文章,二是有良好的谈吐,三是书写工整。惭愧的是,临近毕业之际,上面所说的三点我依然没有一条达标,如今看来,我倒真是个假汉语言学生。
过去的时候,我经历的很多场景中,别人一听我是学汉语言的,首先会有些惊讶,你一个男的怎么就选择了汉语言呢?我尴尬不已;谈话接下去,就会问一问,那你文笔应该挺好的?我尴尬不已;再接着,毕业后可以做什么呢?我又尴尬不已。不是我不愿回答,而是像我这样半吊子水平的,实在说不出个所以然。
可能一直以来,汉语言都被人们赋予美好的“诗与远方”,是阳春白雪,也是清风明月,是文科生的天堂,文能吟诗作词,闲能读书练字,更不用学那天杀的数学。直到自己推开这扇大门时,才发现相去甚远。我以为汉语言学的是精,其实更多是杂。以我为例,我所学的汉语言是偏文秘方向的,所以四年设置下来的课程除了有熟悉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美学、语言学概论之外,也有舆论学、管理学基础、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广告文案学、秘书学与会计学基础等课程。放眼过去,一片缭乱。面对如此庞杂的知识,四年也是匆匆走马观花一趟,完成了对这个专业的通识教育。
汉语言在众人眼中也有一个别称“万金油专业”,从前还暗藏一份庆幸,以为这个专业什么都能干,找起工作来相当顺利!直到校招应聘的时候,才发现啪啪啪的打脸!汉语言专业因为门槛低,专业不对口,容易被替代,也因为业务口对文职的偏见,导致一些岗位带给大家的待遇并不高。大二时,我做过一段时间的班级公众号和头条号。因为那两年还是自媒体运营的红利期,所以我在日记上写道:“自媒体平台的崛起让我明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未来的职业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对长辈对汉语言专业最好的归宿是教师和公务员的观念轰然倒塌。”但伴随着社会实践经历认知加深,以及新媒体经济的萎缩,我越来越觉得互联网这一条路对于汉语言专业的人来说是一条充满荆棘之路,也逐渐觉得汉语言专业最好的归宿确实是教师和公务员。
讲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你后悔学这个专业吗?这是一个直击内心深处的拷问,很诚实的说,我后悔过。在我一个理科同学的眼里,我学的这些东西过分无聊而无用,赚钱不如理科生,逻辑推理不如理科生,甚至还有些莫名其妙的“矫情文艺”,这真实的让我无从辩驳。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和这个专业讲和,也慢慢了解到这个专业的好处——博学,共情。在古代汉语的课堂上,郭奶奶给我们讲解一个个今字是如何从古字转化过来的,你会发现先人是多么伟大;在现代汉语上,陈老师讲到方言时,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方言,趣味性的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各自方言的思考;在图书馆里整齐排列的书本,我们看到无数细腻复杂的情绪和欲望,感性的共情更容易让我们体会书中人物的命运。“汉语言不培养专业的作家,它只培养专业的文学作品读者”这句话用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如此,我依然建议学汉语言的同学们在大学的时候,尽量学习一项辅助工作的技能,可以是精通PS,也可以是视频剪辑,甚至还可以是SQL数据分析。当然,无论未来从事什么,请别丢了汉语言的初衷和姿态,别忘记了思考和阅读,别忘记了写文与练字,别忘记了反思和坚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