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李佳琦,又上了热搜。
有微博房产达人爆料称,李佳琦花了1.3亿在上海云锦东方二期买了一套房子,是顶级的复式豪宅。
且文章还追加了一句评价“姐妹们,你们买的每一支口红,都成了内环线大平层的砖下之魂。”
大家追捧的那个口红一哥李佳琦,忽然之间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嫉妒、仇富,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但在公众人物身上,这种心态被无限放大了。
把成长建立在别人的成长上
李笑来就说,我们常常“见不得别人好”,不希望别人过得比自己爽;也“见不得别人的好”,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而孔子有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圣人千年之前就洞见了大众的弱点,并指出了一条明路,可是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娱乐大咖叔(公众号,娱乐大咖叔)对李佳琦的工作细节做了这样的描述:
“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边盯着一个手机看直播人数的变化以判断现在的产品是否受欢迎,然后随机应变判断是不是要更快地更换下一款产品。
同时,还要盯着实时的销售数据,提醒上链接、补货、再补货,一边看海量弹幕及时回应一些问题和质疑,同时还要不停的预告后面的产品。”
在几千只口红中三秒精准的找出色号,是数年美妆业务的积淀;
在直播还未看到光明前景的时候进入直播行业,需要眼光和挑战之心;
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并成为一哥,需要眼观八方,一脑多用;
能坚持365年不间断直播,一次甚至连续6小时,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需要优秀的体力和精力。
……
业务积淀、体力精力、挑战自我、探索新领域,放到任何一个行业的翘楚身上,都是共通的。
真正见到别人的好,从别人那里学东西,把你的成长建立在别人的成长上,才能更快成长。
当很多人沉迷于键盘侠的快感中时,罗永浩却蹭了这一热点,并宣布了自己要进军直播。
在别人的成功中看见商机,及时调整自己的轨道,这才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仇富背后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个人而言,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困难带来严重的相对剥夺感,仇富便成为一种情绪发泄口。
什么是相对剥夺感 (Relative deprivation)?
相对剥夺感最早由美国学者(S.A.Stouffer)提出,是指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相比较,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受剥夺感,这种感觉会产生消极情绪,可以表现为愤怒、怨恨或不满。
简单而言,相对剥夺是一种感觉,这感觉是我们有权享有但并不拥有。
仇富心态在媒体舆论上的展现并不仅仅意味着个人的情绪问题,而是一种社会行为。
尤其是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今天,这种攻击往往更容易形成规模,造成伤害。
在互联网上有意无意参与到仇富心态传播的人群,已经构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乌合之众”。
但这样又有什么好处呢?
嫉妒不仅无法改变贫者贫穷的现状,反而让贫者不停地用狭隘的眼光看待别人。
一味地不满他人更好的发展而忽视自身问题和寻求从自身出发发展的途径,这样只会进一步加大社会贫富差距。
另一方面,这会给乐于行善的富者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谁还敢顶着敌视的目光践行公益呢?
你是否感受到了自尊威胁?
比起明星和网红的成功,很多人对周围人的成功更加耿耿于怀。
嫉妒,在熟悉的人身上更容易产生。
有一个心理学词汇叫做“自尊威胁”。
周围朋友的成功对一个人而言比陌生人的成功更有威胁,比如,人们会嫉妒自己同行中的佼佼者,嫉妒同事比自己有钱,嫉妒同学比自己长得漂亮……
当感到受到威胁时,高自尊的人会表现出敌对,骄傲,不友好。
如何建立真正的幸福感?
戴维•麦尔斯在其著作《社会心理学》中引用了克罗克和帕克(Crocker&Lorar Park)的调研结论:
那些试图通过在他人眼中变漂亮,显得富有或更加受欢迎来寻求自尊的人,容易对许多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其生活水平与质量的东西视而不见。
因此,正确的态度不是仇富、不是嫉妒,不是通过比较把幸福建立在外貌、金钱、以及他人的赞美上。而是把自尊更多的建立在自我的成长和真实生活上,每个人对自我的关注都应该控制在一个适合的“度”上。
1.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眼界,在每一天的工作成长中获得幸福;
2.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关心家人和朋友,在真诚的情感交流之间付出情感、感受来自他人的爱,获得幸福;
3.保持好奇和敬畏之心,探索内心、探索世界,而不是狭隘地将自己与他人做比较,沉浸于虚幻的自我良好感觉。
4.将自己的成长建立在他人的成长上面,见贤思齐,努力做一个正能量的人,而不是一味嫉妒和不满。
看见别人的优秀,也建筑自己的优秀,才能拥有无需比较的真实幸福。
--END---
有烦心事,找圆心率心理|专注心理健康,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