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尹子革夕〔1〕,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2〕,四国皆有分〔3〕,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4〕,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5〕。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6〕,旧许是宅〔7〕。今郑人贪赖其田〔8〕,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9〕,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10〕,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注释】
〔1〕子革:郑丹。 夕:晚上来见。
〔2〕吕伋:姜太公子丁公。 王孙牟:卫康叔子康伯。 燮父:晋唐叔子。 禽父:伯禽,姬旦子。 康王:周成王子。
〔3〕四国:齐、卫、晋、鲁。 分:天子分给诸侯的珍宝之器。
〔4〕荆山:在熊绎之都丹阳北,即今湖北秭归县。
〔5〕共御:供奉。
〔6〕昆吾:楚远祖季连之兄。
〔7〕旧许:即许国。
〔8〕赖:利。
〔9〕不羹:有二,西不羹在今河南襄城,东不羹在今河南舞阳。
〔10〕四国:四大城。即陈、蔡、东西不羹。
【译文】
右尹子革晚上求见,楚灵王接见他,脱掉帽子、披风,放下鞭子,对他说:“往昔我们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一起事奉周康王,四国都赐有宝器,唯独我国没有。如今我派人去周朝,请求赐给鼎作为宝器,周王会给我吗?”子革回答说:“会给君王的!往昔我们先王熊绎,居住在偏僻的荆山,乘柴车穿破衣,以开辟荒芜的土地。在山林跋涉,以事奉天子,只能把桃木弓、棘枝箭作为给天子的贡品。齐国,是天子的舅父。晋国与鲁国、卫国,是天子的同胞弟弟。楚国因此没有赏赐宝器,而他们都有。如今周朝与四方诸侯服事君王,将会唯命是听,怎么敢吝惜一鼎!”楚灵王说:“往昔我们皇祖伯父昆吾,居住在原许国。如今郑国人贪图那地方的土地,而不肯给我们。我如果求取这片土地,他们会给我吗?”子革说:“会给君王的!周朝不敢吝惜鼎,郑国怎敢吝惜田地?”楚灵王说:“往昔诸侯疏远我国而畏惧晋国,如今我大的城邑如陈、蔡、不羹,兵车都有上千辆,你是有功劳的。诸侯会畏惧我吗?”子革说:“会畏惧君王的!这四座大城邑,就足够使诸侯畏惧了,又加上楚国全国,他们敢不畏惧君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