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峰老师上课的两大法宝:恰如其分的追问,关键细节的提取。再加上张老师自信的张力覆盖整个课堂,不给你分分钟神游的机会。
一堂《热爱生命》,把构架支起,把细节夯实。在我们平时课堂上容易忽略的微小之处,成为张老师解读生命的切口。
与其说是人和狼在荒原中相互猎取对方的生命一一一弱者与弱者的较量,不如说是顽强意志的较量,更是人性的抉择。他看到抛弃自己的朋友暴尸荒野,殉葬的只是一袋钱币。他没有践踏道德底线,选择了对死者的尊重。人性的善恶不在一念之间,更不在第三方的监督下,是任何外界因素都左右不了的“本心”。比尔失其本心,而这个人保其本心,于是一个死一个生。
当张老师补充主人公呼唤比尔的情节时,情不能自已,张老师眼里泪花说明了一切。生命本真、简单、纯粹、善良,这样的人才值得拥有生命,才能热爱生命。
与困境斗争,用顽强的意志开拓领域,是美国一直宣扬的硬汉精神,这与美国的历史形成有关。《在沙漠中心》《伟大的悲剧》《真正的英雄》均是这一主题。张老师的课让我的思维节点碰触。我想到了一部美国的电影《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回放,讲述了一个双腿靠腿箍支撑,背部挺不直,智商仅有75(正常孩子的智商是80)的少年成长历程。他起初被校长拒之门外,后来却凭借着做事的专注与执着,从入学到参军到退役打乒乓球,再到买捕虾船的华丽转身,完成了其他正常人都难以企及的梦想。
诚信、坚持,初心不改终得理解
简单、随性,做事专注而不抱怨
膜拜英雄,并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拯救世界的英雄。美国的很多文学和影视作品都影射出这种硬汉精神。
阿甘用顽强的意志跑出一片新天地,创造了奇迹!连傻子都做到了,你说励志不励志?
假期,女儿读了美国作家劳拉-英格尔斯写的《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犹如一幅长画卷,再现了十九世纪后半期英国西部的拓荒生活,刻画了拓荒者勤劳质朴善良的品性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在《热爱生命》中,这个人所处的荒原,其实就是拓荒的恶劣环境(用狼来隐喻)。拓荒的过程展现的就是人性的善良。同样拓荒之路何其艰险,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和磨难。
我想在这堂课上学生已经读懂了,面对困境需要前进抗争,不忘初心。无论生命如何,都要风雨兼程!
听完张老师感性的授课和理性的讲座,工作室主持人张忆玲老师当场即兴点评:
名言导入设悬念,热爱生命是主题。
老师热情又奔放,抑扬顿挫扣人心。
紧扣困难深挖井,不见清泉誓不休。
深谙小说品细节,成竹在胸巧设问。
轻拢慢捻抹复挑,预设生成不晦涩。
紧扣病狼细剖析,大弦嘈嘈如急雨,
时而激昂似呐喊。小弦切切如私语,
娓娓道来似谈心,张弛有度巧把握。
析群像就地取材,引重点逐层添加。
紧扣生命关键词,语言灵动有韵味。
摘引教材重点句,信手拈来很自然。
归类阅读有意义,卒意显志点象征。
教后拓展诉心声,饱含深情送名句,
戛然而止音绕梁。课内名著是难点,
学生阅读有局限。如何长文来短教,
探究内容是必须,两基素养是关键。
紧扣大纲勤反思,传递文化要感性。
同情同理比翼飞,教育机制随处现。
活水源泉引课堂,有了阳光就灿烂。
随后伊宁市教研培训中心教科室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王鹏老师再进行高屋建瓴的指导:
1.和学生一起读书,通过读书课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批判能力,乃至创造能力。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探索一套整册书阅读的方法和路径。
2.选择书册要遵循四条原则:
a.要多选精神文化含金量大的书册
b.选书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又要加以引导;既要有经典的正气,又要有流行的活气,打好人生的底子。
c.选书册要突破文学的狭窄框框,不仅读文学类名著,更要拓展到历史、美学、科学类经典,形成一个大的阅读结构。
d.所选的书册要古今打通,中西兼容,文理交叉。
3.以读书为核心,不仅拓宽我们的视野,磨砺我们的思维,更能培养我们的判断力和信念。让读整册的书成为聚集学生的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人生规划、理想情怀、自我发展等诸多内容的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式。
4.读书会让我们脱胎换骨,有不一样的人生气象。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的状态,生命的状态。
全市语文教师明确了课外阅读的方向一一一要通过阅读,给学生传送经典的正气与流行的活气。带着孩子读整本书,让读书的作业成为作品,突破文学的狭窄框架,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