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师姐四处走走,两人虽然是瞎聊,但聊得很投机。
不知道怎么的,聊到现在的孩子,她说起身边朋友的一个真实事例。
现在的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都与时俱进,都用上了微信。有时,孩子在学校里表现不好,老师会在微信给家长提个醒。有一次,师姐的那个朋友通过老师微信得知,孩子在学校表现又不尽人意了,就怒斥了孩子一顿。孩子也恼了,趁家长不注意,把朋友手机上老师的微信给删了,还面无愧色对朋友说,她不仅把老师的微信给删了,还把加好友的功能也给删除了,那一脸的得意仿佛在说,我看你怎么加老师的微信。朋友惊呆了,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不但新潮软件用得66的,做事还想得挺周全。
对于那个朋友言论,师姐有自己的看法,她说,其实不是现在的孩子太聪明,而是现在的父母跟不上孩子的变化与发展。
这个观点令人感觉耳目一新,仔细一想,确实是这样的。
在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的年代,孩子接收信息的渠道就也是父母、邻居街坊,如今已经多样化了,不但有电视、电脑,还有手机,它们无形教授了孩子很多知识,而孩子接受能力特别强,能从这些媒体接收到信息并学习,对外部刺激能做一些出乎意料的反应。
父母觉得孩子是天真无知的,在他们的思维里,孩子在那个年纪时应该是什么都不知道,因为当年他们就是这么过的。所以,当孩子讲出超出他们当年智力的话时,父母是很震惊的,再加上孩子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大人强,说出的话,往往有“一语惊醒梦中的人”的特效,大人会感觉被超越了。所以很多父母都感觉现在的孩子特别聪明,然而,实际上父母对儿童的定义已经跟不上孩子的变化与发展了。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现代爱情上。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发到一个微信群里,里面有一句话说,爱情是件奢侈品,有人终其一生可能都没有遇到过,当时引起群里的阵子讨论。
先发言的可能是男孩子,他发了一句像是抱怨的观点:“我相信女朋友这种生物,但不相信爱情这种传说。”虽然对爱情持悲观态度,但还是劝他相信爱情,现在的爱情标准已经改变了,他以旧的爱情标准来衡量现代爱情肯定会失望。
不论是哪个年代,对爱情的态度,都会分为三种,一种单纯的追求面包,一种单纯的追求爱情,剩下的大多数会受到当下流行的爱情观影响。
当年吃不饱穿不暖,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都匮乏的情况下,追求面包的女孩成功率并不高,因为即使希望爱情里掺杂物质条件,但满足要求的个体极少,成功率当然不高,所以那些80%的爱情墙头草自然也会偏向追求纯粹爱情的那一边。现在大家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对爱情的附加条件自然就多了,而且成功率也不低,那些墙头草自然也会偏向面包,毕竟是利已的事情,所以就形成了主流的爱情观。你拿“追求纯粹爱情”的标准在这样的爱情世界里寻找,失败率当然很高。
能遇到吗?能!但是要扩大范围。
其实他有这样的抱怨,也是因为跟不上现代女性观念的发展。很多男性希望自己的女朋友情感经历越少越好,最好是初恋,而对自己却很宽容,有人希望是越多越好,甚至以此为荣。
男女交往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探索两人之间的需求是否匹配,三观是否相近。交往前谁都不能保证双方一定会合适,结果一定是好的,即失败和成功的机率各占一半。这种情况下,男方要求有很多探索的机会,同时要求减少女方探索的机会,这对女方而言,极不公平。这种做法婚前对男方很有利,但婚后对男女双方都极不利,不合适的婚姻最终都会出现问题,其实这种情况下,女性承担的伤害与负担远远大于男性。
现在女性早已不依附男性了,不是非要嫁人不可,选择爱情也会考虑利己的一面,多经历多探索利于她们获得更合适的婚姻,因此聪明的现代女孩会有意识的谈多段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