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可人的生命却一段段被时光吞噬,陷入幽谷的黑暗。
这是读过的第二本龙应台的书。相比较《野火集》,龙应台的文字少了呐喊,多了很多她所谓温润的目送。可能和六十五岁的年纪有关吧。
辞了官,返了乡。初老的龙应台在一次禁语行禅中突然悟到,此生有些事是不能蹉跎的,这辈子还欠母亲一个温馨的陪伴,可是稍许遗憾的是,这时间到来的晚了些,九十几岁的美君已经失智,那些曾经想说给她的话,依然可以说,但是却没有了美君心灵的交互回应。
可是这又是幸运的。如果等到美君真的老去,再想起最后的一段时光不在身边。这又是怎样的一番遗憾。
有了这个起心动念,就有了龙应台的返乡屏东,也就有了这本写给美君的十九封信。
书籍以美君生活年代的时间线为主轴。想是龙应台想表达对美君的那份感谢吧。在兵荒马乱,颠沛流离的那个年代。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美君为了让孩子读书,奋力争取过,这也才有了从屏东乡下走出来的龙应台。
书中讲述了一些美君那个年代发生的事件,有历史性大事,有小人物。可是和美君本人的经历结合有些疏散,阅读起来还是有一种拼贴感。
不过台湾作家的文字功底还是挺深厚的。从语句的节奏感,撩动情绪的拿捏上,还是很到位。让人想起同样是台湾的歌手,周杰伦,歌词同样写的很有韵味。
也许是到了年纪。龙应台开始思索生死,以及生命的意义,还有珍惜每一个当下。
你们走后,轮到的就是我们。
在木棉道上行禅时,我对自己说,不要骗自己了。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
九十几岁的美君。重叠的时光还有多少呢。生命从不等候。
想起了自己已经古稀的父母。庆幸这些年,即使远隔千里,每年都会坚持返乡,看望他们。哪怕少一些娱乐自己的度假游玩,把时间挪多一些给亲情的陪伴。确实,生命从不等候。
生命是一张画有32850格子的A4纸。龙应台五分之三都划掉了,进入倒数,可是什么是“本质”的事?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龙应台的这些追问,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或早,或晚。
因为“如果三万两千个格子里都是剥橘子、洗碗、走路、剥橘子、洗碗、走路 —— 美君,你说行不行?”
因为如果三万两千个格子里都是吃早饭、挤地铁、做项目、赶稿子、开会、加班、挤地铁、做晚饭、睡觉、吃早饭、挤地铁、做项目、赶稿子、开会、加班、挤地铁、睡觉,你说行不行?
可是什么是生命的“本质”?
谢谢龙应台的发问。虽然在书中,她也没有给出答案。甚至也没有深入的谈一下这个问题。可是还好她问了。
掩卷沉思,整本书有一股淡淡的情绪在流淌。有诉说,有心结的打开,有美好的回忆,有些许的遗憾。总的来说,思想的深度浅了些,当作一本随笔,午后翻翻,还是能给人带来一些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