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朵
十五年的两地分居生活,麦子已经习惯了凡事一个人扛。她也习惯了没有他的日子。
前年,因为身体原因,麦子的老公回到了本市工作。
按常理,这是应该高兴的事。麦子也是,刚接到他打来电话说自己调回来时,是有那么一丝惊喜的。随后,一切便归于平淡。
似乎在这近十七年的婚姻里,她已经适应了没有丈夫的生活。
每一天上班下班,做饭购物,大都是她一个人,家里的崽子偶尔会怜惜老母亲陪她去趟超市,极不情愿的扛袋米或者面回来。
大多数时候,好多东西其实她都在网上解决,包括她自己用的化妆品,衣服。
这些对麦子来说都无所谓,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能学有所成,她自己能平静的生活。
至于她哪个老公,真的是,可有可无。
再说麦子的老公,农村飞出去的凤凰男,工作二十年有余,在工程单位仍是个小科员,前程一眼可以望穿。
麦子也从未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再深的感情也抵不过十几年时间距离的阻隔。
人都说:距离产生美。可在麦子眼里,距离产生的只有冷漠和疏远,可能还会有别的东西。
为了孩子活着,忙碌着,为了孩子和那个可有可无的老公联系着,对麦子来说,心中早已无波澜。你,在与不在,对她已不重要。
在外人眼里,很多人很难理解麦子过的这种没有男人的日子。可在麦子心里,她其实很喜欢也很享受没有男人的生活。
每天上班下班,照顾好儿子,做自己喜欢吃的饭菜,种自己喜欢的花,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不想做饭就在外面吃,不想洗碗就可以偷懒不洗,周末不想吃三顿饭就可以不做,家里乱了脏了不想收拾就可以不收拾……自由,随性。
老公突然回来,两天的新鲜感一过,家里就显得有点拥挤了。
沙发的垫子永远是皱的;餐桌上永远有用过的纸巾;卫生间老是有脏袜子脏内裤;偶尔做一次饭吧!厨房里永远像鱼池无处下脚,你喜欢早睡他喜欢熬夜,你喜欢英剧美剧他喜欢热剧,你喜欢看书他喜欢刷抖音,每逢周末,你想要去湖边散步,他总说在加班不能抽身。
在家里,多了一个人,家是完整了。可麦子觉得这个人的价值就在于,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对儿子的陪伴就是他在刷手机,孩子在写作业,全程无交流。
至于和麦子,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爱好,就连夫妻之间最起码的默契都没有。像他自己说的“三观不合”。
大多数时候,还是麦子陪着儿子去打球,儿子和麦子一起讨论NBA球星,也是麦子和儿子一起看场电影或者熬夜看场球赛。儿子在学校有什么事第一时间也会给麦子打电话,即便老公出于关切给儿子打电话过去,儿子也不会接,而是把电话给麦子回过来问有啥事。
对孩子教育的缺失无法后天来弥补,即便是你好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你已经无法走进十五岁的孩子的心里。
其实在孩子眼里他好像从来就没有爸爸,因为这个爸爸从小到大只见过钱而很少见人。
不见了,时间长了,也就没了期盼,一切生活也都适应了习惯了。
突然有一天有个人介入麦子和儿子的生活,原本的生活节凑和习惯被打乱,搞的鸡飞狗跳不得安生。
结婚十七年,崽子十五岁,婚龄不算短。
但有时候麦子觉得,他们之间的磨合期还没过,所以有些事就阴差阳错。
麦子喜欢的平静生活被破坏,老公觉得她不包容不忍让不温柔,她觉得老公碍事多余干啥都不顺眼。即便老公好心,在麦子眼里也老是“好心办坏事”。
这可怕的磨合期,这可怜的婚姻,这无可救药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