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研学最后一站是大家向往已久的甘泉雨岔大峡谷,它曾经被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拍摄成纪录片,今天我们就去一起感受它的魅力吧。
终极站:甘泉雨岔大峡谷
雨岔是延安市甘泉县的一个村,大峡谷就生在这,都说它与美国羚羊大峡谷极其相似,去过的人都感叹咱这个峡谷非常值得一看,太惊艳了!
大峡谷分三个小峡谷,其中最绚丽最壮观的就是桦树沟。因地貌特征若逢下雨天,这个窄窄的峡谷会有积水和淤泥十分危险,景区则会为了游客安全禁止进入。然而,当我们抵达这里时的大概时间是中午12点到下午13点、并且阳光明媚,正值观赏好时机。我们排成一条队踩着地上大石块慢慢走进去,抬头仰望,高高的山顶劈下一道裂缝,我们很好奇这道“裂缝”是怎么形成的呢?据说是陕北发生过强烈地震形成的断裂再经几百万年雨水冲刷形成了深切的大峡谷,但专家说“地震说”有待考证。岩壁上呈现大规模流纹线条,岩壁上覆盖着青稚的苔藓,在阳光照射下岩壁投影出彩色幻影,犹如一条青色丝带,精致绚烂。
岩壁的流纹线条怎么形成的呢?专家解答:这和之前波浪谷所见的层理是一样,也是由于早期的风力堆积形成,只是波浪谷还有一些存在差异风化形成的小阶梯状的层理。我们来对比一下:
大峡谷受流水侵蚀作用的早期“下蚀”形成的深切峡谷,我们知道河流后期会由“下蚀”变“侧蚀”,“V”型谷变“U”型谷,但大峡谷会变宽吗?我认为后期变化与降水多少和河流径流量大小有关。目前我们看到的甘泉雨岔大峡谷肯定是独一无二的了,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让我们多看几眼,定格这美好的瞬间。
附加篇:陕北土窑洞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在好奇心驱使下一路寻找土窑洞,雷主编和王教授带队的老师们都希望看到这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更多被保留下来。
窑洞一般有好几个洞穴,可以住人、当粮仓、作农具或者废弃物件的仓库,冬暖夏凉。窑洞有很多种,真正的土窑洞我们看看下面这个:
仔细观察黄土高原每个剖面是红黄相间的,这就是专家所说的黄土和古土壤。窑洞需要在两层古土壤之间的黄土部分挖洞,稳定性好。
晚上我们入住窑洞主题式酒店,像极了农家院子。宁静的夜晚,倾听风的声音。
到了这片黄土地我们意犹未尽到周边看看,找寻原滋原味的东西,体验陕北风土人情。黄土地的人很幽默很豪爽,这儿的空气清凉,这里的菜肴美味。
返程:西安北站
黄土地,广袤、热情、壮丽、豪爽。
愿你胸中有丘壑,眉眼作山河。
短暂美好又充实高养分的陕北七天研学之旅就此圆满结束了,感谢带队专家雷主编、王斌教授,中地参会务组的编辑老师们,以及同行的前辈老师和同事。不负遇见,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