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对文质老师说声抱歉,我算是本期他“钦点”的学员,但无论是昨天还是今晚我都有些“心不在焉”,尤其今晚的直播我没有发言,不是高冷也不是矜持,而是处在“青春期”的儿子与老公,也在家里“直播”着一场剧烈的亲子冲突,双方轮番电话我,希望我能从中“斡旋”。近在咫尺的爷俩不愿沟通,却依赖几十公里外的第三方去给对方递话………我想我与先生应该是已经站在了“父母改变”的十字路口了罢!
说实话,在半年前我可能都一直觉得我的家庭教育做得很好。我把工作与生活平衡得很好,既是个认真负责受家长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也是能把行政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的校长的得力助手,同时还是个能高质量陪伴孩子的妈妈。原本在“教师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问题上,刚成功的助推儿子考入四大名校的我会觉得好有“发言权”,可直到半年前儿子开始进入青春期,原本没有被关注到的那些“小问题”便全都依次开始放大呈现……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我的家庭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一向乖巧聪慧的儿子,青春期却来得如此汹涌。
也许这三天的培训是来帮助疗愈我的,是一场洗礼也是一次救赎。让我直面自己的内心。而我所反思的问题,也许也是教师群体里关于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
问题一:你(我)是教育的专业人士,孩子的教育你(我)来
从孩子出生,所有养育、教育的事情我都亲力亲为,笨拙的老公在我眼里打下手的资格都不够,加之他管理企业确实工作繁忙,久而久之或主动或被动的他便在家庭教育中“隐形”了,特别是进入小学以后孩子跟随我读同一所学校,几乎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我的直接或间接的关注中成长,我包揽了孩子生活的所有,相信在这期间我先生一定不止一次的感叹,有个当老师的太太可真“省事”,她是专业人士,教育的事她来。我也常常觉得,先生偶尔“插手”孩子的事情,往往比我自己直接做更费劲,我常常用“专业”的眼光审视他与孩子的相处,满眼全是叉叉,为了提高效率便直接进行干预,我是专业人士,教育的事我来!我曾经不觉得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是缺位的,因为他一直都在那里啊?但现在看来“陪伴”和“陪着”真的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文质老师说家庭一定是要有分工的。作为教师母亲,很容易不自觉就“越俎代庖”,而作为教师的配偶切记孩子教育的事真的不能“省”,我不埋怨先生在家庭教育上的不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勤快”剥夺了他作为父亲这个角色的成长机会,孩子的“青春期”是冲突更是提醒,改变即在当下!
问题二:“好教师”人设下,好教师的孩子不能平庸
三个月前孩子进入了初中学习,第一次期中考试,我对孩子的期待很高,唠叨、叮嘱、提醒、督促不断,仿佛我的学生和认可我的家长都看着呢!现实却是因为排斥背书,初中第一考孩子便经历了滑铁卢。反思这几个月孩子在学习上的消极表现,很大程度源于我的“好教师”包袱太重,给孩子传递了太多焦虑。一上初一,七门主课便浩浩荡荡的扑面而来,对于一个偏爱理科的男孩,六门课程都需要记忆和背诵真的是挺痛苦的。如果放下“好教师”包袱,从心出发,叩问自己的内心:如果孩子以后就是很平庸,是否我就接受不了了?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我们都是普通人,我的孩子可以普通!
儿子的 “青春期”挣扎与父子的亲子冲突还处在现在进行时,但这场写作培训意外的给了我力量与答案,希望我与先生一道带着对孩子满满的爱用真正的“改变”去化“危”为“机”,引领孩子走向真正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