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没有魔法

最近改作业,感受差距是比较大的。


比如心语,阅读记录和学习收获部分,有同学认真记录,总结充分,用简单的几十个字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写下来,有的同学却长时间空白。


比如基训,有同学勾勾画画,尽管自己的答案不尽完美,却在旁边用红笔清晰的订正。有同学却用潦草难认的字体写着千篇一律的答案。


比如书写,有很多同学认真练习,书写干净整洁。却也有同学始终字体不变,潦草应付,觉得这就是一项任务。


有同学会在心语里认真跟我谈心,努力向我求助,解决了一些生活和学习的难题,有同学除了发牢骚就是在贬低别人。


作文更是千差万别,将近三个月,有同学思如泉涌,爱上了写作,用文字表达内心。有同学却依然仅仅把它当作一项作业,不是拖延就是应付。


…………


渐渐地,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和我相处的越来越融洽,书写在进步,也在期待每周的随笔作文,心态也越来越阳光。


于是,有同学开始说:切,Ta在老师面前一套背地一套,唉,我语文就算不学也能考好。


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跟大家说我不会靠分数来衡量你们,且就语文而言,同样的分数之下也可以有巨大的素养差异。


表面上看你俩这次语文成绩一样,可一个喜欢阅读和写作,一个靠以往的一些应试底子来应付,那绝对不一样的,这期间收获的学习快乐和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


我们是要考试,难道我们生活中只有考试吗?我想你们是不同意的,是否快乐享受的做一件事,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其次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问题,我发现这句话在我们同学嘴巴里出现的频次很高。也许你认为Ta是为了讨好老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我却认为是我的善意引发Ta的善意。


不止一次跟大家讲过,我们既然是人,就一定存在善与恶的两面性,而我特别善于从善的方面来看待咱们同学,当然Ta会回馈我以善意,你给别人以雨露,别人必赠予你阳光。实在不是同路人,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就好。


再回到咱们作业上来,看到作业如此大的差异,我不禁长吁短叹。我想了又想终觉得这不是态度问题,是习惯能力问题,可又觉得也有态度问题。


我们同学从内心上都是想提高成绩的,从接咱们班第一天我就能强烈的感受到。


可有的同学是把这个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而没有从心底里重视老师布置的每一次作业,尽管我的作业筛选再筛选,压缩再压缩。


作文好烧脑,不想写,应付一下吧;基训好烦,抄一下答案吧;书写好慢,随便写写吧……差距就这样一点点形成了。


为什么自己的成绩那么不稳定?或者明明考的还不错,别人居然更好?这就是原因,就是这种日常的入定状态决定的。


从学生时代一路过来,深知你如何对待作业,考试就会如何对你的道理。


其实,作为老师我也非常无奈,通常会接到家长的求助。比如孩子沉迷于游戏该怎么办?孩子回家不跟家长沟通怎么办?老师呀,你要对孩子严格要求等等,问题不一而足。


我们通常用结果思维来思考问题,就是问题出现了,希望有个快速解决的方法把它给解决了,最好立马能够见效。可是,无论是学习还是教育,哪里有魔法啊?


系统出现问题,别想单点解决。教育是慢的艺术,学习更是。我们不能稍微努力一点就把自己给感动了,那是没用的,我们必须进入一种“入定”状态,老话不是说板凳甘坐十年冷嘛。


想起钟杰老师曾说,我在舞台上的高光时刻是由台下无数个暗无天日构成。


于洁老师曾说,所有真实的教育生活都是一地鸡毛,名师和普通老师最大的差距就是心态。


同学们,每一个不发光的日子都是在为发光的日子做准备呀。当然,我们不一定要发光,但这关乎到我们每一天的生活状态以及自我价值感的形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