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心智】【谬误归因】
谬误归因,简而言之,一个人经常把引起个人负面情绪或者导致个人失败的原因归于环境,而非他自身。
我们可能会影响环境,但要在短时间内让环境来主动跟我们适配,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与其当一名“受害者”,应该做一个总是能在给定的现有环境下做到最好的人。
【世界无公平】
世界本就不公平。
我们无法让这个世界永远公平,也找不到一个永远公平的地方。
如果一个人明明有资源可用却不让他用,这是不是才是真正的不公平呢?不公平才有人愿意去拼搏。
【改变思维,拆掉受害者之墙】
思考模式可以是这样的:他遇到了麻烦,嗯,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觉得这样做对他是最好的,或者这样做是他唯一的选择,慢慢尝试把这些事当成别人的事,给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将自己彻底从受害者转变为掌控者。
【父母(亲人)与子女】
没有父母参与的人生可能会有缺憾,但没有自己参与的人生连意义都不存在。
古典老师就“父母与子女”的话题论述的真是透彻。我心里想:关照自身,可不就是嘛。
现转自蔡叔的拆书内容以飨读者——
父母(亲人)对子女永远有很大的“牵绊力”。因为基于人类社会演变和发展,我们会在彼此想法和利益不一致时候做出妥协。
其实我觉得,彼此的想法和利益不同,是很正常的,因为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啊,思想当然迥异。
古典老师分析我们妥协的原因是:
1、我们所受的教育告诉我们,不听父母的话就是不正确的,是大逆不道的。(主流社会思想)
2、我们所受的教育告诉我们,父母对我们有恩,忤逆他们就是不感恩,而一个不感恩的人是不道德的。(主流社会思想)
3、未来还得跟父母保持和谐状态,闹僵了也许会损失经济利益,也许会损失心理利益。(基于自身利益考量)
有没有发现,我们之所以做出某个决定,完全是基于对未来的判断,怎样可以使未来更有利,我们就倾向于做出某个选择。最后的决定都是利益博弈后的结果。与主流社会思想博弈,怕其他人的眼光和议论,与依靠父母关系博弈,担心父母就此断了经济支持,嫌弃自己。有句话说得真好,“贪图父母潜在的给予”。
却独独忘了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究竟自己怎么想,应该如何做,连自己的主意都没有了。
以上,父母插手子女的人生太过,干预太深,子女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能力,活成了“单凭父母做主”的古人,最后凡是涉及拿主意和下判断的事情,即使违背自己的初衷和想法,也无可奈何。做父母的往往毫无察觉,任性替孩子操心一切,自然由不得孩子丁点儿的意见相左,若是有不同声音,就会很委屈、很生气,付出了那么多,你还敢违逆我!?白养你了!这就落入上面提到的“受害者心智”的陷阱了。
真是父母和子女都可怜啊!
为人父母,能意识到这一点的有多少呢?有部分父母从孩子出生操心到孩子成家立业,买车买房娶媳妇嫁闺女,万般事皆劳心劳力。儿子的女朋友,长得不好看,女儿的男朋友是单身家庭,对方学历太低,房款我付了大半,你就得听我的,工作就近找…………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啊,就是没问过孩子的想法和意见,仿佛孩子的生命是自己给的,连同人生也包办了。子女呢,活得没有了主见,如同个傀儡般。
有多少父母认识到:
作为父母得从一开始就认识到,我之所以对子女好,是因为我想对子女好,而对他们好这件事本身已经遂了我的意,我得到了心理上的巨大回报,这样再要索取的欲望就会少很多。
毕竟对于合格的父母来说,尽可能让子女人格独立才是他们的责任。
【幸福】
古典老师,真心让人钦佩,因为对于所有话题的措辞都那么贴切和精准,表达的让人找不到另外字眼。
关于“幸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我判断标准不同,感受到的幸福就千差万别。
真实的幸福,有谁知道?又怎么衡量?标准是什么?
借鉴老师的一番论述:
丢掉社会的幸福,找回自我的内生幸福,这就需要我们的大脑里有感知细微进步,并保持乐观的系统。要知道幸福并不是一个少数人笑多数人哭的游戏,幸福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礼物。
大部分人容易被社会主流大众观点所裹挟——有房有车、娶妻生子、成家立业、考上名牌大学、有钱有权有势……若是按照这样定义,世界上不公平的,在你头顶之上,永远有比你更有钱有权有势、更成功的人存在,这是比较出来的,一山更比一山高嘛。
记得网络上有句关于幸福的定义“吃饭睡觉打豆豆”、“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所以,回归己身才是最重要的的方向,谁也取代不了内心真正所思所想,即使是傀儡吧?!抛离自身说幸福,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