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说的马务村四堡,分别指的是老堡子、寨子、围墙、后村(含北门)。其中寨子村形成比较晚,据说村民是湖南湖北的移民,另有一说是左宗棠征西时遗留下来的家属和伤兵。
清代同治初年,陕西闹“回回”,为了抵御侵扰,冯村人柏景伟奉旨在关中农村筑城,他在西安周边督建了很多村级城郭。老堡子原来是有城墙的,城墙有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修建的。城墙四四方方,只开有一个北门,北门上面建有城楼。据说城楼上曾有土炮土枪,想必当初也是戒备严密随时准备抵御侵扰吧。老堡子城外,有一护城河,河中有水,时间久了也就有了鱼,护城河边,有成片的芦苇。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逐渐荒废。
所谓堡子,原来都是兼具村人自居和作战功能的小城堡。
人说一马平川,这个平川指的就是关中平原,快马一天就能把整个关中跑个通穿,非言马快,实指川平八百里。
在西安立都的朝代多,改朝换代的时候也多,所以古来只要是兵乱一起,整个关中就溺到祸水里去了,兵一进关,都城还没破,西安城就先乱了套,有钱有本事的早都骑马坐车跑到南山上躲祸去了,谁还顾得上百姓。为了不被兵灾祸害,这平原上的人都各自为战,据堡自守,千百年来自然的在关中大地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大小堡子。后来慢慢堡子这称呼一直传下来,在关中,堡子就是村子,村子就是堡子。
清风明月自短长
老堡子,就是这星罗棋布的无数个堡子中的一个。
有说是明末关中大地震才有这个堡子的,原来人也不多,据说直到解放前也才十几几十户百十号人。同治年间闹回乱的时候从西安城从渭河南迁过来一部分,四二年河南发大水从临潼站西安站下了好多逃难过来的河南人,逐渐也迁来一部分。堡子就像是个河床上的大石头,每当天灾人祸席卷关中大地的时候,就挡住了一批又一批南来的人户,给人提供庇身之所。人慢慢就聚拢在这个堡子周围,家户越来越多,堡子越来越大,人气也就开始旺开了。
至于为啥叫老堡子这个名字,听老一辈的人说,堡子的人都享寿不长,总爱老人,是堡子风水有问题。蒲城有个名气大得很的风水先生曾经来看过堡子的地形,说是像条船,有船无水,旱地行舟,不太好。
从地形上看,老堡子是相对来说易守难攻的。迎南就是泾惠渠,这条渠流过的地方是秦时郑国渠的灌区,时日漫长,郑国渠就成了泾惠渠了。过了渠才是老堡子的南城墙,城门朝东开,进了城方方一里,左右各一排子住户。出城就是庄稼地,城墙紧北边是个高台,原来说是有座庙,我爷还见过庙里曾经扎过兵,后来庙拆了后光剩下个土台子。因为到老堡子去要过泾惠渠上的桥,所以老堡子又叫过桥堡子。
村民世代相帮相守,鸡犬相闻,谁家也不防顾谁家。书上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堡子里其实就是大家都是熟门熟户,没有多少心思互相防顾。用我爷的话说就是,人都顾着防老天爷变脸,谁有心思防人变脸。往上数三辈,他爷都是弟兄们,他婆都是妯娌们,看谁敢翻脸。堡子人能相安无事,跟这个也有很大关系。
堡子的日月解放前拿百年或者是朝代算,只要是不改朝换代,一个堡子就把自己关到小小的城门里头,里面自有日月。这方方一里的天地,护佑着里面的百姓一茬又一茬地繁衍生息,最大限度避免受到外面风波震荡。即便是外面换了朝代换了天,只是一个新的纪元,里面的人不甚觉得。
日月再改换,不是征丁就是收税。只要不把人往死里逼,有人有田就有丁有税,历朝历代都是这,换谁都是这。仿佛堡子里面的日月跟外面的日月不是一幅,各过各的。仿佛这里的时间过得都慢,干啥都慢。这里的人不会想着谁家的月亮更圆,也不会想城里的日月多美。
前世今生三十年
堡子里刘李两家是大姓,刘家原来是大地主,自古都在这,李家是后来才从渭河南山上迁过来的。刘家老大到现在有时候还抽着烟呲上一嘴黑牙说,不要看他李家现在是世事大,他老爷刚来堡子的时候,还不是住的我刘家的菜园子。刘老大说的是上三辈子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