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听到这样一段话:检验你的孩子在家中是否获得了尊重和自由,家庭是否为他提供了一个放飞想象的空间,这里有一道简单的自我测验题:当孩子不小心闯了祸,如打了杯子或碰翻电脑,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为那损坏的东西而难过,出现内疚情绪,还是急于看你的脸色,出现辩解的行为?
想起昨天朋友说的:“女儿不小心打翻了果盘,苹果滚落了一地,她先是惊慌的看着我的脸,像是再问:“妈妈我惹祸了吗?你生气了吗?”她们四目相对,她赶紧说:“没关系,捡起来就行了”她一边捡一边想起小时候,有一次也是妈妈让她盛果盘,她不小心打翻了一地,也是这样害怕的不知所措的看着妈妈,妈妈的脸沉下来一脸嫌弃的说:“滚一边去,让你帮个忙都弄不好,上一边玩去吧。”然后她就躲到她看不到的地方去哭。看到她现在想起来,依然是特别伤心能让她落泪。
她就在反思的问我:“女儿在打翻果盘后为什么看我的脸色?这两年我一直在学习亲子教育,想着绝对不能成为母亲那样的人,让女儿受伤,我哪里做得不对?”
我问她:“你真的生气了吗?”
她说:“我是生气了,第一反应就是想说出我妈妈当时骂我的话,但是我又知道这样不对,所以就说了没关系,可能是我的表情,我皱着眉头说的对不起”
是的,表情不会陪你演戏
1.当心悲剧再重演
当一个人在原生家庭受到伤害,那么他一定会想:“绝对不能成为父母那样的人,对孩子造成伤害。”
很多人都发现,自己的办法用尽,到了最后,不经意间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就像小时候父母对待自己一样。那些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创伤,在你养育孩子的时候传递下去了。
要么是你都想让孩子能避免你所经历的一切,从而忽视了孩子真实的需要,演变成一种父母专制;
要么是过去父母和你的关系,在你和孩子身上再现了。
但是,原生家庭带来的悲剧,就一定要再次重演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之前热播的《都挺好》中,苏明玉在原生家庭里受到的伤害绝不小,年幼时,被家人欺负、漠视,给她留下了极大的创伤。
在最后,苏明玉才和父亲、哥哥和解,得到了家人的道歉,也算放下了心中的痛苦。
也许你需要去学习了解相关的心理知识,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重建自己的心灵。
但无论如何,当你意识到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那这就是改变的开始了。
如果你发现身上的创伤影响着你,那么你就需要作出改变了。
2.做个幸福的人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研究认为,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遇到困难和挑战,会很自信,拥有克服困难、越战越勇的底气,最终走向成功。
而“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常常会束手无策,认为自己能力、实力不足,最终放弃努力,走上平庸之路。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去年儿子生病住院,我认识了隔壁病床一家。
他女儿从小体弱多病,这次住院是因为咽峡疱疹,几天治疗后,孩子终于好转,可就在出院前一天,孩子又发烧并拉肚子,检查出轮状病毒。
孩子频繁闹病,换做别的家长,早就唉声叹气了。可女孩的父母,却始终笑呵呵的。
无论对人,还是对事,女孩父母从没有一句抱怨。那么有感染力的乐观,让我们感到他们夫妻深深热爱着生活。
而父母这样的态度,让女孩也显得与众不同。
一次扎针,护士三次都没扎好。女孩不但忍着不哭,还安慰护士:“阿姨别急,我相信你,再试一次。”
同病房的孩子哭闹,吵得女孩没法休息,她不急也不恼,主动给小弟弟讲故事;
有人问她,手上扎了那么多“筛子眼”,去幼儿园被小朋友笑话怎么办?女孩认真地说:“这记录的是我和朋友们分开的日子啊!”
这个可爱的女孩,让医生和护士都格外照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影响。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你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
父母乐观,孩子就阳光;父母肯定孩子,孩子就对生活充满希望;父母对生活友善,孩子思维方式就积极。
自信从容、气定神闲、正能量满满的孩子,不是天生的,而是父母积极、正能量的言行,潜移默化塑造了他们正向的“思维模式”。而这样的精神养料,才是人生中最宝贵的
而父母消极看问题的态度,无论是对孩子的指责,还是对家务、生活的抱怨,都让孩子精神无法真正放松,始终背负压力前行,找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3.尊重孩子不给孩子设限
尹建莉“给孩子一面涂鸦墙”并非倡导孩子满家乱画,这里想强调的是:不要阻止孩子的创造力和好奇心,给他一些“搞破坏”的机会,它价值千金。
尹老师的女儿圆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画在墙上发生了兴趣,尹老师开始还有些心疼白白的墙壁被她画得乱七八糟,就在墙上贴了很大的白纸,告诉她画在白纸上。
但很快发现她真正的兴趣除了在“画画”上,更是在“画在墙上”。小圆圆表面听话,背地里总是偷偷越出纸界,在墙上落下笔墨,仿佛是一种挑衅。
后来搬家,尹老师专门留了一面墙让孩子来涂鸦。尹老师的魄力真是特别让人钦佩,我曾经就因为心疼自家那整洁光滑的墙,而不舍得让孩子乱画。
给孩子一面涂鸦墙,呵护孩子创造力和好奇心,让孩子有一个无拘无束的童年!
尹老师认为:想象力不用培养,不限制就是培养。在教育上,并非家长做得越多越好,有时恰恰相反。尤其在培养孩子想象力方面,她认为“少就是多”是一条黄金法则。
因为成人常常受制于经验和常识的束缚,自己如果不是想象力丰富的人,在培养孩子想象力方面其实非常有限。卖菜的小贩可以称出一筐土豆的重量,但他不相信有人会称出地球的重量,他的常识中,称重只有一杆秤。家长不要以自己的有限,来理解和指导一个有无限可能的孩子。如果你想培养一个能算出地球重量的人,最好不要把他的思维早早地固定到秤杆上。减少干涉,才能给孩子留下开阔的思考空间。
儿童本身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他在生活中很少遇到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能那样做之类的限制,并且他早早地接触了书籍,能从书籍这扇窗中望出去,看到现实以外的世界,那么想象力就可以得到正常发展。
有人说过,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我十分相信这句话,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灵魂中,才能产生真正的自我思考,才能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力量,必须在幼儿期萌发、茁壮,否则就会萎缩。家长为此付出的不过是一点时间、一点金钱和一点耐心。假如孩子在自己家中活得缩手缩脚,经常为一些无心之过遭到责骂,家庭就没有为他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墙面可以修旧如新,损失的钱可以赚回来,孩子的爱好和创造力掐灭了,可能永远无法重新燃烧。“
黄磊的女儿多多,8岁拥有自己的口红,9岁打耳洞。11岁,被网友发现无名指上带着小戒指;12岁,化浓妆参加学校舞台剧。
13岁,穿戴越来越成熟,各种特立独行的发色来回切换:黄的、紫的.....对于行走在风口浪尖上的女儿,黄磊却一直很淡定:
“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的确,这个“不乖”的孩子,也以自己的优秀一遍遍打脸无数质疑的网友。
当年上节目,网友深揪不放的是:黄多多喜欢与摄像机互动。
却不知,这种爱表现,正预示着:她天生就是当演员的好苗子。
再次面对“你怎么把女儿养成这样了”,黄磊答:
“小时候的我受到的这种约束就太多了,父母总是说这个不能弄,那个不要做,自己有了孩子,我希望她能去体验更多的东西。
多多,有一回在建德站,一行人正准备回家吃午饭,她突然提出想到门口的水塘里游泳。
黄磊并没有制止多多,而是一同下水比赛游泳,中途发生了惊险的一幕:
一个木盆朝着多多撞过来,黄磊加快游了几下,冲上去划拉开了那个盆。
此时,正好多多游到了水塘边,黄磊立马退到身后,告诉女儿:“你赢了。”在后来的回忆中他说:“我忽然就想,这或许就是我和孩子一辈子的关系。她自己在前面,我在后面默默跟着、看着,在她遇到危险、有困难的时候拉一把,但主要是目送她的背影。”
或许,最好的家庭教育莫过于此:左边是护航和托举,右边是尊重和放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