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载于中国文明网、重庆文明网)
清明的风润朗灵动,清明的雨穿越历史,连接古今。清明节是中华民族追思亲人、寄托哀思、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传统节日。这样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节日,不妨多些文化气息。从清明时节“雨纷纷”到“文化纷纷”,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清明节,推崇“文明清明、绿色清明”的祭祀文化。现代的祭祀文化离不开改良后的祭祀内容。相比一味燃放鞭炮,焚烧纸钱的外在形式,携一束鲜花祭奠亲人,分享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生活体会,让逝去的亲人安心,这样注重逝者与生者“时空”对话的祭祀,更有文化内涵。植树、网络祭奠等成为新时代的祭祀方式,增加了现代人的文化与理性。前往逝者墓地的路途,注意交通安全,营造平安和谐的出行环境也是构造祭祀文化的重要环节。此外,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提倡对在世老人多尽孝道,对老人多一份关心,常回家看看,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随着耕地紧张,环保生态化殡葬日渐凸显。倡导绿色殡葬,共建美好家园。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清明节,加强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庭文化。追思亲人,朝生命的源头凝望,我们会受到生命教育,从而珍惜时光,度过有意义的人生。在家庭中,大人可以通过给孩子讲祖辈故事增强孩子的家族认同和归属感。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清明的诗词歌赋。家人在春光明媚的时候一起读诗致敬经典,也是美事一桩,何乐而不为?出游踏青,感受春日其乐融融的气氛,健身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一举多得。充分利用充满家庭气息的节日,增强家庭文化的营造,提升每个家庭成员的幸福感。
清明节,不忘初心弘扬爱国主义文化。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先烈们的奉献。缅怀古代先贤,我们会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无疑是对身心的洗礼。祭奠近现代革命先烈,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会激发中华儿女建设祖国的斗志,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传统的扫墓到当前兴起的网络祭奠英烈都是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应大力提倡。走近英烈,让波澜壮阔的历史涵养我们的民族精神,让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滋润国家文化软实力,让我们学习先烈的献身精神,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建设国家。清明拜祭,我们低头,用悲壮的情怀,默默为先烈们祈祷。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穿越千年的雨除了寄托哀思,更应饱含力量。这股力量来源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编织进现代文化,古今融合。如此,我们的清明才能变得“文化纷纷”,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期待,也努力打造文化气息更浓厚的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