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忙忙碌碌,日子便成了简单的秒针、分针、时针的转动。
八月十五中秋节和春节,是传统节日,学校放假,带着孩子回到老人们身边呆几天。那时候,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很大,每个人都处于焦虑之中,所以,“美好”“享受”这些词,总是在书上读到,出现在“别人”的生活里。
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不知不觉地觉得心落地了,落到了间。
是变得矫情了吗?开始注重在各种节日的感受。
记得前年的时候,老同学刚来我们单位任职,第一个三八国际妇女节,给每一个女同胞都发了一对儿热水瓶,看起来还不错。
去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是在疫情期间,在家中度过了,当时母亲的身体和精神都不是很好,我可能正处于心力交瘁状态,根本不知道哪朝哪代,谁还有心去想什么国际三八妇女节?(可见,各种节日都是给精力充沛的人准备的!)。
又到三月八号,国际妇女节。
早就听说领导统计了女同胞们的人数和姓名。据说领导准备在3月8号当天下午的时候,利用例会时间,给老师们开一个茶话会,但是真到了下午,因为上级单位召开会议取消了。
上午,课间操的时候,让女老师们集中在校门口,中层领导表示祝贺,每人领取两桶洗衣液。
同时,把3月8号下午的第三节例会与周二的第三节课做了调整。
本来在周一有两节课,上午的第四节和下午的第四节。正常上课的话,在两节课之间,我的身体做一些放松。因为是周一,早上需要在5点钟的时候就开始起床,整理,然后坐车一百多公里到单位,这已经很紧张了,往往会影响到身体的正常代谢,致使更加疲惫。所以,每每周一这一天过去,需要一到两天的调整。
这个周一,因为课程的临时调整,课时就从两节变成了三节。临时调课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也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妥,于是在上午第四节上完课之后,稍微休息了一下,就按时上班了。等到下午第三节上课,感觉稍微有点儿累,到了第四节课,还在上课的时候,就感觉很疲乏,但是也没有影响到上课的效果,等到下课之时,已经是5点10分了。
签退,回宿舍。
回到宿舍她们都没有回来,忽然感觉冷冷清清。有点儿累,告诉自己说还是先休息一下吧,等她们回来再商量晚餐的事儿。于是躺在床上盖上被子,看了一会儿娱乐性的小视频。将近18点的时候,室友发了一条微信说:“去城里了,今晚不回来。”
我想不回来也好,可以自由地休息一下,不用忙活两个人的饭和收拾东西了。没想到越躺越疲乏,还有微微的不适,也说不上具体什么地方不舒服,竟然感觉有点儿伤心,难过。
难道是我的受害者模式又重出江湖了?于是我就发了一条朋友圈。
这哪是过节?这简直是历劫!早起行程一百多公里,中午11点50下课,来不及休整,下午上到五点多……嗓子不能说话了,躺床上浑身酸痛——没人安慰,抱抱自己吧“亲爱的,你受苦了!”
很快朋友们纷纷留言,传来温馨的祝福和切切的关爱。先生打电话来,言谈中竟然有些哽咽。
心里感觉有一丝丝的温暖。
让自己安顿下来后,做了两个冥想,一个是《爱自己》,另一个是《疗愈内在小孩》。想到当室友累了,病了,我会无微不至的关怀她,给她熬汤喝,蒸鸡蛋糕,把洗脚水端到她跟前。
我能这么关爱她,为什么不这样关爱自己呢?时间还不到八点,于是起床,看到厨房里还有两个西红柿,面条,鸡蛋,油条,烧饼,还有带过来的水饺等等,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可是摸摸自己的胃,感觉还是热乎乎的喝碗汤比较好,很仔细的洗了洗西红柿,切成块儿,锅里放点油,烧热,把葱块姜丝放进去炝锅,倒点儿酱油醋,水烧开,放了几根面条,打了个鸡蛋……一碗热乎乎的充满爱心的鸡蛋面端上了桌。
喝完之后,心里舒坦多了,但是总感觉有一股情绪在内心压着,不吐不快,于是想起了谢菲老师所讲的一些基本动作。首先是擀脚底,左右脚各擀了三分钟,干梳头,活动活动肩甲骨,身心舒泰。
内心不再感觉那么孤单,受冷落,舒服多了。一看将近晚上十点,收拾睡觉。一夜无梦到凌晨四点。
感觉还是比较舒服的。
虽然说没有那么多的观众,但是也感觉到有些累。即使累,也要学会调整自己,慢慢地学会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