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子孙》读书随笔记
当下的脚步(下) 20171225
不给自己找理由,不找借口,依旧要坚持写完这篇读书比较再睡。
几乎所有的西部人都很敬重孔子,不光是民勤人,武威人也是这样。在武威的古建筑中,以孔子庙最好、最大、最完备。在西部,包括那些没有文庙的地区,当地民俗中也渗透了对孔子的尊重。所以,西部人很重视文化,这是西部文化一个很独特的地方。
——摘自《匈奴的子孙》 雪漠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外出的几天不停地行走,人多多少少有些疲惫。今晚看了书,累心的懒虫又蠕动了起来。惰性一而再再而三的想来吞噬我。但,内心与惰性相对的天使“勤奋”告诉我,一旦放纵了第一次,定然就会放纵第二次,第三次……“坚持”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是一个不太容易的事情。至少是对我自己来说是这样。时代的丰富性,造就了人欲望的多样性,选择的多样性。同一个时间内,有无数个你可以做的选择,只要内心的警觉稍微放松了,混沌的生活便开始蔓延了。不信,您总结下2017年您做了什么,对比2016年,您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很多时候,只要自己坦诚的面对了自己,定然会发现自己那个平日中没有在意的自己。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勇气去面对不足的自己。带面具,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面对真实的自己,是进步的第一步。
今晚在读《匈奴的子孙》中读到了关于“孔庙”的这段。如果看过我前两天写的“读行杂记”的朋友定然知道,我前几日去了老家德庆的孔庙,又名德庆学宫。德庆学宫是岭南最大且最早的孔庙。德庆偏于粤西地区,多山川。在过去没有通高速和高铁的时候,交通相对于广东省内其他地区来说,比较落后。回一趟德庆,那真的算是跋山涉水了。这个时代是这样,那在过去的古代呢?
德庆孔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四年,在它的影响下,德庆下属村镇建立了数百所的书院。虽然有些书院已经被毁,但我依旧对这块土地对文化和学养的尊重和敬畏而感动。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当地人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在外来人看来就是一种文化。比如,陈波就会觉得德庆赋有文化内涵。那种内涵是体现在生活中的,体现在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这个绝对不是装腔作势所造的。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了中国人。慢慢的,社会变了,思想也变了。这个时代,有部分的人认为有钱就可以了。只要有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是的。我不否认物质和金钱对于在这个社会生存的人来说有多么的重要。但我更加认同的是,金钱与德行的匹配。经常听的一句话——“德不配位,必先遭殃”。这句话不是诅咒,也不是无中生有。在我看来,它是一种因果。无得行的人,定然会做出无得行的事情。孟子曾经说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我认为所谓的“道”中定然含有“德”。四书中的《大学》首先就强调了“德”。
今晚读《匈奴的子孙》在书中有着这样的一句话:“一个没有德行才能,又不肯学习、没有学养的人,却想依仗外物,得到一份跟自身情况不符的荣耀,只能造成一种悲剧。”很简单,就是一种因果。自己的行为所感召。很多人不相信佛教所说的因果论,但您至少听过古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他的东西,且让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今晚也就说这么多吧。分享一段《匈奴的子孙》中的话给朋友们,感恩你们长期对我的鼓励和支持。因为我们都在路上,都在灵魂寻觅的路上。晚安!祝您有个吉祥的夜晚。
不能恭敬对待神圣的人,是没资格谈灵魂的,因为他不明白灵魂寻觅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一个人想要完成灵魂寻觅,有多么艰难。他不明白寻觅背后那种复杂的心情,不明白寻觅的人所承受的所有心酸,感受不到用生命维护某种精神的诗意,也感受不到向往某种精神所带来的幸福和疼痛,更不明白一颗守候的心。那么,那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就会对他关闭大门,他也就失去了超越的可能性。他也许不追求超越自己,但他将永远都不会明白,超越自己,让人生拥有一种更大的格局,生命将会变得多么精彩。
——摘自《匈奴的子孙》 雪漠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