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鲁迅《呐喊》
中华的脊柱侧弯想要掰正,还得鲁迅老爷子的妙手回春。谈起《呐喊》必须严肃认真。因为它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一篇小说互为表里的就是精神内核和文体,可以说鲁迅所开创的题材和体裁都是开山之斧。
中国现代小说,生在鲁迅,长在鲁迅,后辈所有人都是在他的哺育之下茁壮成长的。不需要反驳,修订中国文学史教科书三大版本的学者没有一个不认同。很多中外评论家都说过一个好玩的事儿,大部分国家的小说成长是有过程的,往往开创者是一个人,集大成者是多年后的另一个人。但是中国现代小说不是,奠基人和集大成者是一个人,他就是鲁迅。《呐喊》里几乎篇篇经典,《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和振聋发聩的《阿Q正传》。晚上不能读鲁迅,如果你是个有良心的人,你会失眠辗转反侧,坐着不能读鲁迅,如果你是个想清醒的人,你会坐立不安,捶胸顿足。记得考研时期看书,对鲁迅又爱又恨,每次都能看见一个无比高大光辉的形象,每次读完都久久不能平静无法继续学习。最让我难过的大概是,鲁迅老爷子百年前写的中国,吾辈此时此刻仍有所感所受!进步何在?未来何在?
2. 海明威《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的开头已经被奉为神作,“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跳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过去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且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更是在文论界掷地有金石声的高论。很多作家的小说虽然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名,但被大部分人冠以“看不懂”的TITLE。但海明威的小说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好看”!我最爱他的是一部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对一个人在临死迷离之际的描述让我心颤。说回《老人与海》,最难得的是表现了一种深沉而强烈的悲壮的生命意识,可以看作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现代回响。同时在写作手法上,堪称神迹!有个小故事每每提到海明威我都会想起,他为了让自己写作精炼,在冬天脱光了写作,寒冷让他不得不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完成他的思想。
3.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我经常看他写的短篇,但这部长篇是在前年接触到的,也是废寝忘食地读了一天,因为那时候我很多思想和文中的托马斯、萨宾娜是一样的。不希望承担责任,追求所谓的轻和自由。看第一遍觉得是一部情爱小说,托马斯不断外遇多个女人直到遇见真爱特丽莎发现还是和一个人在一起好,我质疑真的有这样的爱情吗?看第二遍知道这是一本哲理小说,探求的是永恒的回路,责任即是意义,人生如果失去信念会变得很轻,被风吹起也不再具有任何意义,这才是最让人难以承受的。私以为这是对正统道德的一次隐性回归,这个世界一定不能缺少这样的声音。
4. 鲁斯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作家同时是人类学家,这本著作是我对日本国民性的启蒙读物,高一在图书馆里读到翘了常规课。在这本书出版是西方对日本0解读的突破,作家从多维度对日本人的国民性进行分析,但因为作家本人并没有去过日本,能不能谈的上鞭辟入里不敢说,但依然堪称学术经典。菊的美丽,刀的残忍,这个名字概括的太妙。书里从对二战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述日本人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一直到怎样“自我训练”和孩子怎样受教育。看完之后我想到苏轼和柏杨说的中国人的国民性是“酱缸”,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有一个卓越的人类学家研究一下中国人的国民性。
5.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这本老少通杀,男女皆宜的书,还有人没有看过吗?影响了多少少男少女的青春期阿?想我初中的时候不做作业就是被三毛的书“耽误”了学习的进程。这本书迷之魅力就在于书里描写的真挚的爱情和奇异的风俗。我常说成功的书一定是新颖的题材,曼妙的文笔,真挚的感情。三毛都具备了,又如何让人不为她心折?三毛的书我有全集,而且每本都看了无数遍。她是精神偶像。早期她的文笔很忧郁和瑰丽,在遇到荷西之后陡然一变,简朴真诚,生气勃勃。后期她的散文和访谈又重新弥漫着丧夫之痛,所以巅峰之作还是这本《撒哈拉的故事》。
6.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他的文章我最喜欢的三篇就是《伊豆》、《古都》和《雪国》,每每我失眠的时候,都会想起他的“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他叙事摹景都带着深沉的感情,17岁的时候好朋友将川端康成的著作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那一段时间空气也慢了软了,心情也总是很干净。优雅,纤细,哀愁,读了他的文就会变成这样的人,文字的力量得多大呀。
7.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这本书很薄,初中读到的时候惊为天人,第一遍看了两小时,第二遍跟着这个女人一起暗恋、成长看了多久已不可知,只知道自己仿佛变成了一颗山楂,脸红又心酸。怎么能这么伟大的暗恋?“我始终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抖;可是你对此毫无感觉,就像你口袋里装了怀表,你对它紧绷的发条没有感觉一样。”在当下如此浮躁的世界,还能有这样古典的爱情吗?总有文论家说茨威格是最了解女人的男作家,确实文笔之细腻,以致现在我都能看见那个少女在透过窗户偷望男主角。但男主角到看完信都没有回忆起女孩,他生命中抛出的爱慕眼光实在太多了,他没有意识到有一个女人会为他沦陷一生,文章最后男主内心也没有泛起一丝波动。文章让我认清现实,有些男人的出现就是为了告诉我,你真好骗。
8. 余华《活着》
余华的书上豆瓣的榜三本《活着》、《许三观》和《兄弟》。我高中第一次接触到余华的书就是《兄弟》,在上部里被“爸爸”的形象虐到肝疼,比美丽人生还要温暖的真男人形象。无论自己的精神和肉体遭受到多大的摧残,都要给孩子一个童真美好的世界。这就是人性最伟大的力量。结果下部越写越崩,不知道是不是长篇小说,余华笔力不逮,白瞎了上部这么好的题材。而《活着》属于中篇,很快能看完,里面几乎处处是大转折,篇幅短却让你过完了一生。我仍记得我哭的最惨的是有庆的死,我差点要撕书,可是余华的笔锋就是这么冷酷,他就像在写一件平平常常的事。再不满意也只能读下去,人生呐,再不满意,也得活下去。如果实在不想看书的人可以看电影,张艺谋的扛鼎之作。内容上有改动就是了。
9.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高一的时候读到此书,由于题材的特殊让我又一次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吃饭不写作业连看了7小时在书桌前涕泗横流。它之所以成就为经典,是政治宗教人性合而为一的结果,单从文学性上看五十万字的长篇水平一般,主打平铺直叙的手法,但读完发现余韵悠长,让我难以回神。这本书自出版和获奖以来,毁誉参半,但就已出版的关于穆斯林的书籍中,这本一定是入门之作。
10.朗达拜恩《秘密》
这本书开启了我心灵哲学和灵修的道路。在高一的时候初次接触到之后对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本书讲的是吸引力法则,这个世界上你可以依靠你的正念将人生轨迹引向更好。后来看了很多灵修、神秘学、哲学的书籍,但这是第一本教导我打开内心世界,向内探索的书,它的意义在于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没有多少文采,甚至会被认为很邪乎的一本唯心主义类书,但它开始让我了解到内心世界的喜悦和平和是多么重要,正念和冥想能为身心带来极大的帮助。会看这本书说明你想更好地爱自己,王尔德说爱自己是浪漫一生的开始,这本书是个引子,它背后隐藏的世界才是更重要的存在。
彩蛋
太宰治《人间失格》绝佳读物,放在彩蛋没有贬低的意思,因为之前自己的公众号推荐过。
余秋雨《文化苦旅》余的生平和文笔都挺有意思的,后来越写越差不知道是因为被金钱腐蚀了还是参加了太多青歌赛评委。
蒋勋《孤独六讲》,蒋勋的画可以欣赏,学术著作别看,太多学术错误。这本孤独比较私人化,没太大错。
最后的最后。我的微信公众号:仙姑的碎碎念 ID:xiangubeauty